当前位置:鼻硬结病 > 基本常识 > 低分子肝素钙的注射方法及注意要点 >
低分子肝素钙的注射方法及注意要点
一、药理作用
低分子肝素钙由猪源肝素经亚硝酸解聚制得,是一种低分子量的抗凝血药。与常规肝素相比,低分子肝素钙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和较低的抗凝血因子Ⅱa或抗凝血酶活性,临床上给予预防或治疗量就具有快速和持续的抗血栓形成作用,还有溶解血栓的作用,并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但对血液凝固性和血小板功能无明显影响。
二、适应症
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外科或骨科手术后)
治疗已形成的深静脉血栓(冠心病、脑梗死)
在血液透析中预防血凝块的形成
三、禁忌症
1.对低分子肝素钙过敏者。
2.凝血功能障碍者。
3.血小板减少症患者。
4.脑血管出血或其他活动性出血者(除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5.重度和难以控制的高血压者(有脑出血危险)。
6.肝、肾功能损伤者。
7.严重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患者。
8.急性、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
9.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
10.大脑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
11.孕妇。
四、用药前评估
详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及全身各系统有无出血倾向(如牙龈、鼻腔粘膜、咳血、痔疮、有无来月经)。
每次用药前详细检查患者注射部位有无瘀斑、硬结、疼痛及其他不良反应,警惕有出血可能。
五、用药途径及部位
途径:皮下注射
部位:腹部以肚脐为中心上下5cm,左右10cm(避开脐周1~2cm),有规律的轮换注射部位,两次注射点间距2cm以上。
六、排气方法
在皮下注射前,无需排尽空气,由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剂量极小(0.4ml),如果按常规排气,会有药液残留在注射剂中,导致药液剂量不足。同时由于排气不当药液往往从针头溢出,附于针头表面,在注射中误伤表皮毛细血管,导致局部皮肤瘀斑形成。
因此注射前,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结束后,空气正好填充于针乳头内,注射器中无药液残留。
七、注射方法
嘱患者屈膝仰卧位,放松肌肉,注射时用左手拇指、食指以5-6cm捏起患者腹壁皮肤形成褶皱,右手以握笔式持针在皮褶最高点快速垂直进针(根据患者胖瘦选择进针深度),抽无回血缓慢推注(>10s)。在整个过程中,应维持皮肤褶皱状态。
注射完毕后停留5~10s再拔针可使药液基本扩散,皮下组织充分吸收针头前面的余液,避免药液反流,增加皮下出血的机会。
拔针时,按进针方向拔针,避免毛细血管损伤,减少疼痛和血肿发生。
八、按压方法
有文献报道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压迫时间5分钟可明显减少皮下出血发生率及缩小出血面积,与压迫10分钟无显著差异,但明显优于3分钟。
按压力度以皮肤下陷1cm为准,不可揉擦,禁忌热敷,以防血管扩张引起大面积皮下淤血。
九、不良反应
皮肤瘙痒、红肿
疼痛
硬结
注射部位皮下血肿
十、原因分析
十一、不良反应处理
皮肤瘙痒、发红:用碘伏擦拭缓解症状。
局部小血肿:自行吸收,冷敷,云南白药贴敷或赛肤润涂抹。
硬结:喜疗妥软膏涂抹。
大面积血肿:立即报告医生停药,必要时进行穿刺抽吸或者手术。
十二、健康宣教
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时,护士除了严密观察病情外,还应教会患者重视,并进行自我监测,包括注意大便,尿液颜色,皮肤黏膜,牙龈有无出血倾向,用药期间嘱患者不要热敷腹部,以免增加出血危险性,勿抠鼻,用软毛刷牙,注意安全,尽量避免发生碰撞和跌倒,如有异常及时汇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