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硬结病 > 基本常识 > 看过来,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法宝都 >
看过来,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法宝都
小儿手足口病让宝妈们闻风丧胆,特别是上了幼儿园的宝宝们,生活空间狭小,身体抵抗力很低,麻麻们的如何撑起手中的保护伞,让宝宝们平平安安度过季节病呢?其实,宝妈们不用担心,手足口病是可治,可防的,下面三宝辣麻麻给大家收集了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
在明天的节目中,医院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副主任医师王香梅带您一同走进《严防小儿手足口病》。
小儿手足口病的症状,主要手、足、口以及臀部出现疱疹或丘疹。一般情况下,小儿的手足口病是由细菌引起的,切且有传染性,有关手足口病症状,我们以下将会展出:
防治小儿手足口病,主要措施有:
及时发现且隔离治疗直至消退,增强免疫力或者注射抗体,尤其在高发季节,家长或老师应多做儿童保健工作,帮助或者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清洁卫生,远离病菌。
小儿发病,选择中药治疗也挺好的,中药无副作用,例如用夏枯草、板蓝根、金银花或甘草在中医的指导下煎服。
小儿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期在每年的4---6月份,这段时期,家长朋友们要格外注意,孩子肌肤娇嫩,要加倍呵护。
小儿手足口病具有传染病,所以在这个季节小儿手足口病特别容易传播,而如果得了小儿手足口病又没有及时治疗,各种严重的并发症对宝宝的健康影响极大,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哪些?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1、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额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手、足、臀部、臂部、腿部出现斑丘疹,后转为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手足部较多,掌背面均有。皮疹数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2、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时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
(2)呼吸系统表现并发肺水肿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发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并发心肌炎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的治疗
1、一般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主要为对症治疗。
(1)首先隔离患儿,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2)对症治疗,做好口腔护理。口腔内疱疹及溃疡严重者,用康复新液含漱或涂患处,也可将思密达调成糊状于饭后用棉签敷在溃疡面上。
(3)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要舒适、柔软,经常更换。
(4)剪短宝宝的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5)手足部皮疹初期可涂炉甘石洗剂,待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可涂0.5%碘伏。
(6)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其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7)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补充维生素B、C等。
2、合并治疗
(1)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2)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3)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4)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5)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蚌埠生活频道《健康零距离》栏目。我们的播出时间是每周一到周日(周五播出《名医在身边》)18:30、重播23:00、次日11:30。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