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硬结病 > 病因病理 > 中山七院男科中心博士后招聘启事 >
中山七院男科中心博士后招聘启事
01
中山七院介绍
医院
医院位于深圳市光明区圳园路号,是深圳市与中山大学“市校战略合作”的结晶,是中山大学在深圳医院,将全面承担新设置在深圳校区的中山大学医学院的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任务,是中大医科品牌在新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传承和发展。医院定位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应急与灾难医学中心、保健康复中心,致力打造深圳地区规模最大、临床专科门类最齐全、诊疗量最大、诊疗技术最先进、高层次医护人员最多、医院。医院占地面积23.52万平方米,规划总床位张;其中一期工程床位张,于年5月11日开业。
中山七院以国际著名、国内医院为定位,非常重视科研建设。一期工程已建成㎡的实验中心,二期工程更将建设10万㎡科研大楼;正式运营后,科研经费投入将大于全院GDP的4%,专职科研人员将占达到总员工数比例的10-25%。
中山七院将实行临床与科研相对独立的开放式管理体系,使临床和科研人员专注于各自擅长的领域,临床为科研提供线索和问题,科研为临床服务并解决问题,通过科研引领临床发展,与世界医学发展保持同步。强化医学研究基础平台建设,开展高水平临床医学研究,真正实现多学科与跨学科合作,与国际一流名院和医学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同时,建立科研转化平台,推动科研成果的临床应用,不停留在实验室研究层面,加强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转化研究,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推动科研成果向下游产业转化,从而使科研、临床互相促进、协同发展,促进新药研发及医疗新技术推广,助力提升深圳医学科技创新的高度,形成医疗产业创新高地。
自我院筹建以来,博士后进站人数高速倍增;基金项目成果瞩目。至年8月我院共获得各类纵向科研基金立项项,经费总额.1万元。
(上下滑动阅读全部科研基金立项信息)
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获批经费万元;
国自然基金立项共26项,获批经费.5万元;
中国博士后面上、站前项目共7项,获批经费86万元;
国家民委民族研究项目1项,获批经费2万元;
深圳市科创委项目立项12项,获批经费.1万元;
深圳市卫生系统科研项目立项7项,获批经费80万元;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获批经费50万元;
广东省中医药局管理项目2项,获批经费1.5万元;
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7项,获批经费6万元;
中山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培育/重点培育项目10项,获批经费万元;
中山大学临床研究计划项目1项,获批经费90万元;
深圳市光明区卫健局中医科研项目13项,获批经费56万元;
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学术活动资助项目立项2项,获批经费38万元;
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面上4项,获批经费32万元;
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特别资助(站前)3项,获批经费54万元;
广东省博士后人才引进计划4项,获批经费万元;
广东省青年优秀人才国际培养计划1人,获批经费40万元。02
玄绪军教授介绍
玄绪军,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教授、主任医师。中山七院男科中心主任。医院从事医、教、研工作30余年;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医院泌尿外科和生殖男科主任;首届中国“男科十佳品牌科室”学科带头人;广东省保健协会男性健康保健分会主任委员;首届广东省康复医学会性功能障碍康复委员会会长;山东省激光医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东省济南市梅奥诊疗与精准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性学会珠三角男科联盟副主席;本人注重基础与临床医学的紧密结合,主要研究方向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包括前列腺疾病、男子不育症、男子生殖系畸形、损伤与肿瘤;男性性功能障碍,如早泄、男子勃起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带领团队完成国内首例国产三件套可膨胀性阴茎假体对瘫痪病人的性功能障碍康复治疗,首次提出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对ED的分度诊断与治疗,早泄结合SSEP的分度诊断与治疗、精子自发顶体反应率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预测及增强型体外反搏对糖尿病所致勃起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研究;带领协作团队共获国家自然基金、省部级、博士后基金及横向基金12项,主持/参与的多项科研课题分别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注重产学研及医学成果的转化,完成医学相关专利6项,并获临床推广。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SCI收录(10余篇)及中华医学系列等核心杂志发表论著近30篇;主编《激光泌尿外科学》、《男性健康指南》、《实用临床泌尿男科疾病诊疗学》、《泌尿生殖系统遗传性疾病与先天畸形》等6部医学专著。
玄绪军课题组是研究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学科。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与男性性功能障碍及男性不育相关的内皮细胞功能研究;下尿路神经电生理;精原干细胞分离培养、精子发生发育分子调节机制的研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中男性配子表观遗传学的影响;中医药保健食药材中功能成分分析及对男性功能调节的分子机制研究与产学研转化医学的应用。
招聘岗位要求:
1.基本条件:即将或近2-3年内获得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电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基础医学、中医药学或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年龄在35周岁以下,品学兼优,身体健康。2.学术要求:以基础研究为主,有同行认可的学术成果(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论文);如果为临床医学类博士需要有扎实的实验技术基础。3.研究方向与导师一致或相关交叉,有志于在课题组既有研究方向上继续深入。4.具备良好的学术发展潜力,良好的独立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精神。5.有较强的英文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有国外研究经历者优先。联系方式:
邮箱:xxj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