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硬结病 > 病因病理 > 糖尿病日最全的糖尿病症状大全,赶紧收藏 >
糖尿病日最全的糖尿病症状大全,赶紧收藏
今天(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其宗旨是引起全球对糖尿病的警觉和醒悟。在全球几乎每一个国家,糖尿病发病率都在上升。这种疾病是导致失明、肾衰竭、截肢、心脏病和中风的主要原因。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有关糖尿病的一些症状,希望能够给需要的人提供一点帮助。
糖尿病的症状一般情况下,糖尿病的初期症状分为以下几种:
1时常饥饿
不得不说,饥饿感是糖尿病的初期症状一大特色,而且这种症状会一直伴随糖尿病患者。当一个正常人突然表现出食欲大增,并且喜好吃甜食时,我们就要留意这可能就是糖尿病的初期症状表现之一。
2口干舌燥
口渴是糖尿病的初期症状的典型表现。一般平时不怎么喝水的人,现在突然间水杯不离手,这时就要当心,有可能就是糖尿病的初期症状表现。
3体重减轻
当你没有运动,没有吃减肥药,什么都没做的时候体重突然减轻,千万不要欣喜若狂,因为这很可能就是糖尿病的初期症状。因为在糖尿病的初期症状时,血液内的葡萄糖不能被充分利用,从而使得糖尿病初期患者的体重突然减轻。
4眼病多发
视力减退,视网膜疾病突发等等,这些都可能是糖尿病的初期症状特征。
5四肢麻痹
倘若经常出现手退麻痹或者阵痛,那就有可能是属于糖尿病的初期症状了,还有一些糖尿病患者的初期症状表现为夜间小腿抽筋。
6便秘腹泻
糖尿病的初期症状有个特点那就是腹泻之后便秘,便秘之后又腹泻,如此循环往复。倘若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那就要怀疑可能是糖尿病初期症状,医院进行确诊。
7精神萎靡
和许多其他疾病的初期症状一样,糖尿病的初期症状也包括精神萎靡这一项。其症状表现基本就是没有精神作任何事情,经常喊累,总是想睡。有时候糖尿病初期患者连走个路,上个楼都觉得没力气。
糖尿病高发九类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
父母、子女或兄弟姐妹中有患糖尿病者,即为有糖尿病家族史。2型糖尿病的患者1/3的后代将表现为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双亲患有2型糖尿病,估计其后代达60岁时,糖尿病发生率约为50%。
另有12%伴糖耐量减低;母亲患糖尿病的遗传倾向高于父亲;有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糖尿病的发生年龄早于无糖尿病的父母所生子女。
高血压和血脂异常者
糖尿病常常是一手牵着高血压,一手拉着血脂异常来影响人体,它们已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同时又是患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因为这些疾病都有胰岛素抵抗,同属于代谢综合征。
吸烟者
吸烟可以使多个器官受损,特别是心血管系统。而糖尿病病人吸烟对已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人来说,那是雪上加霜,有害无益。
缺乏运动者
如果你经常性的不进行体育锻炼,就很容易得糖尿病。运动除了消耗热量、减轻肥胖外,还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因此,缺乏运动者是糖尿病瞄准的一个对象。
中老年人
人到中年生活工作压力加大,精神紧张,而生活条件改善,摄取热量较多,运动量减少,热量消耗降低。
另外,人到中年以后,各种脏器渐渐老化,细胞功能逐渐衰退等,使得这部分人容易患糖尿病。
年龄40岁以上就应该每年检查尿糖、糖耐量、血糖、血脂、血压等,这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很重要。
肥胖者
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与肥胖呈正相关,肥胖的病程越长,程度越重,患糖尿病的危险就越高,尤其是腹型肥胖(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0厘米)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性更大。
一般来说,肥胖体重指数在25以上的成年人才容易患内脏型肥胖,但有14%左右的非肥胖中国成年人,也患有内脏型肥胖,中国人的脂肪容易在内脏周围存积,因此更容易得2型糖尿病。
肥胖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容易造成胰岛素过多地分泌,胰岛素过多分泌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胰岛细胞最后会不堪重负而发生功能衰竭,引发糖尿病。
高热量饮食习惯的人
摄入高热量及结构不合理的膳食而体力活动不足,易导致肥胖及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可促进糖尿病的发生。
食用过多糖类和淀粉的人
糖尿病本质是糖代谢功能失调,如果日常饮食当中过量摄入糖类和淀粉类的,人体又无法正常消耗,过量的无法代谢,最终导致病理性的代谢失调。
事实上日常饮食清淡,少吃淀粉类,如土豆、玉米、大米、精面粉的人一般不会得糖尿病。
不明原因的疲劳的人
典型的“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症状并不多见,而疲劳症状在休息后不能缓解,是糖尿病患者最早出现,也是最多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用药五大误区血糖增高就用药
一般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应先进行饮食控制,坚持适当的体力活动,生活有规律,保持情绪稳定,肥胖者减肥。
观察1~2个月左右,如果经过这些措施处理后血糖控制满意,就可以坚持非药物治疗。只有经采用上述措施后血糖控制仍不满意,临床症状加重或血糖急剧升高者,才应加用适当的降糖药物治疗。
选用药物不当
如肥胖患者应用促胰岛素分泌剂,儿童患者应用磺脲类口服降糖药,消瘦患者或心、肺、肝、肾功能异常者应用双胍类药物。
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或严重的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等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都不是合适的选择,应该尽量避免。
同类药物合用
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多种。每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合用。
但是临床上还是能够看到这种错误用药的现象,如消渴丸(含优降糖)配美吡达、二甲双胍配苯乙双胍等。同类药物合用有时会导致严重低血糖。
超剂量速降糖
许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将血糖迅速控制下来,往往多种药物联合、超剂量服用,这样不仅使药物不良反应增加,而且容易矫枉过正,引发低血糖,甚至出现低血糖昏迷,非常危险。
服中药能根治
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目前还都没有解决糖尿病的根治问题。客观地说,中药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就降糖而言,中药效果远不及西药。
结语:身体是我们自己的,如何让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更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健健康康!
美罗汇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