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知识针眼是什么

中医认为,针眼是常因风邪外袭,客于胞睑而化热,风热煎灼津液,变生疮疖;过食辛辣炙腐,脾胃积热,循经上攻胞睑,致营卫失调,气血凝滞,局部酿脓;或脾虚湿盛、郁久化热,湿热蕴结于胞睑而致。若余邪未清,热毒蕴伏,或素体虚弱,卫外不固而易感风邪者,常反复发作。

针眼,医学名为“麦粒肿”,俗称“挑针”或“偷针眼”,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时间的用眼,造成眼部劳累过度,不注意用眼卫生,工作、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差,体质弱造成的。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预防针眼。

不要用公共毛巾抹眼,因为大多数的病毒和细菌都是眼睛看不见的。早晚以清洁的暖毛巾敷眼,可以促进眼睛周围的血液循环;用手巾和清水抹掉眼睛的污垢,保持眼睑卫生,可以感少患上眼睑发炎或睑腺炎等眼病的机会。

不要胡乱自行滴眼药水,应请教医生。很多人有长期滴用眼药水的习惯,其实可能是一个坏习惯。如果有病,当然应该按照医生指示滴用眼药水,但病愈后或没患眼病时,便不应随便滴用眼药水。眼药水含有防腐剂,长期滴用有可能引致刺激或过敏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人认为,针眼是由于看了不干净的东西才长出来的,因此,医院看,自己买些药膏搽搽就行了。也有一些人认为,既然叫“挑针”,顾名思义,自己在家帮孩子挑一下挤一下就得了,医院。其实,这些都是不安全的,因为我们眼睑的血管是很丰富的,它与眼眶和颜面的静脉都是相通的,而且没有静脉瓣阀门来阻止血液的回流,再加上又与颅腔静脉相通,如果处理不好导致炎症扩散时,轻则可引起眶蜂窝织炎,重则可导致海绵窦血栓形成和颅脑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小编在这里,总结了一些针眼的发病症状,基本上可以用“红、肿、热、痛”这四个字概括,也就是眼睑局部皮肤发红、局部皮肤温度升高、肿起并伴有痛感。

初起,胞睑微痒痛,近睑弦部皮肤微红肿,继之形成局限性硬结,并有压痛,硬结与皮肤相连。若病变发生于靠小眦部者,红肿锨痛较剧,并可引起小眦部白睛赤肿。部分患者可伴有耳前或颌下淋巴结肿大及有压痛,甚至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本病轻者可于数日内自行消散,重者3—5日后,于睑弦近睫毛处出现黄白色脓头,形如麦粒。待肿疡溃破,脓出则痛减肿消。发于睑内面者,赤痛较重,常见睑内局部充血,并露出黄色脓点,可以自行溃破。

小编还要提醒大家,一旦长了针眼,医院就诊。在麦粒肿的早期可以用温热干净的湿毛巾敷眼睑,每天2-3次,每次5-10分钟,以促进血液及淋巴的循环,消散肿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局部用药。长麦粒肿时切勿去挤压它,或用未消毒的针去挑它,以免引起炎症扩散,若麦粒肿已化脓,医院切开排脓,最好别让它自溃,因为自溃后有可能形成不规则疤痕。若伴有全身发烧、耳前、颌下淋巴结肿大者,则可遵医嘱给予适当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全民健健全民,疾病预防,我们明天见!

分享健康知识,促进全民健康。

欢迎收听河北生活台「FM89.0」上午(9:00-10:00);

河北经济台「FM.9」上午(10:00-11:00),下午(16:00-17:00);

河北农民台「FM98.1」早上(6:00-7:00)《清基胶囊一小时》栏目。

如需领取或订阅全民健月刊的顾客,请拨打免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lc.com/wadzz/135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