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硬结病 > 疾病预防 > 五月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这几个动作可以将 >
五月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这几个动作可以将
5月是春夏之交,气温上升,湿度增加,特别适合肠道传染病的滋生;监测资料显示,目前南宁市手足口病已进入流行高峰季节,5岁及以下儿童是该病防范重点对象。
手足口病高峰期5岁以下婴幼儿需警惕
手足口病是一种好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肠道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以肠道病毒71型(EV71)毒力最强,易导致重症及死亡。
根据该病历年在我市的流行情况,每年4-7月和9-11月是高发流行季节,今年4月以来我市感染手足口病的人数明显增加,手足口病发病将在近期维持较高水平,部分病例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的风险升高,市疾控中心专家提示家长们千万不可大意,做好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不是所有手足口病都症状明显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儿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接着手掌心、脚掌心、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黏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鼻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少数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较重,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也有部分患儿临床表现并不典型,需要细心识别。下列情况为不典型的临床表现:
①先出现皮疹后发热。
②部分患儿皮疹也出现在膝、肘、腹、背部。
③部分患儿没有发热等明显不适,甚至饮食、起居、活动不受任何影响。
④部分患儿没有严重不适,但因口腔内溃疡疼痛而影响进食。
⑤部分患儿除了口腔、手、脚部位出现皮疹外,会有全身症状,如低热、轻度咳嗽、流涕、不愿意玩耍等。
⑥部分患儿只有低热,在口腔、手、足、臀部的某一部位出现皮疹,皮疹数量少,甚至1-2个,需要仔细查体才能发现。
三种途径传播手足口病
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目前手足口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
一、儿童通过日常生活接触到被传染源的粪便、口鼻分泌物、皮肤疱疹液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奶具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的感染;
二、患儿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手足口病患儿近距离接触可被感染;
三、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家庭预防是幼儿防病的第一道防线
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是防控手足口等传染病的要诀,由于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年儿童和成年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且手足口病作为肠道传染病,传播途径多样,主要为粪-口传播,好发人群年龄小主要靠监护人督促,因此做好家庭预防,提高监护人卫生意识,做好婴幼儿的个人卫生是降低本病传染危险性的关键。
(1)饭前便后、外出后大人、小孩均要用肥皂/洗手液洗手,不要让幼儿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幼儿;
(2)看护人(家属或保姆)接触幼儿前,尤其是给幼儿喂食前、替幼儿更换尿或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染物;
(3)婴幼儿使用奶瓶、奶嘴前后均要充分清洗,玩具定期洗晒/消毒,避免幼儿将其放入口中咬弄;
(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农贸市场、超市、公园及商场儿童游乐园、公共汽车、医院等。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常通风,勤晒衣被。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的皮肤(主要看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适龄儿童建议接种EV71疫苗
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目前共有20多种肠道病毒可导致手足口病,但重症手足口病和相关死亡主要由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所致。在防控方面,可考虑接种EV71型疫苗,虽然接种该疫苗不一定产生%的保护效果,但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疫苗对于EV71病毒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保护率为97.3%。
EV71疫苗的接种对象为6个月—5岁的儿童,越早接种越好;鼓励在12月龄前完成接种程序,以便尽早发挥保护作用。对于5岁以上儿童,不推荐EV71疫苗。
手足口病患儿居家隔离治疗要注意哪些事项?
幼儿得了手足口病一定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治疗。症状较轻时可居家隔离治疗,但监护人要注意以下事项:
01
密切
06
多休息,勤消毒
让患儿多卧床休息,保持室内温度适中,环境安静清洁,地面、家具表面、玩具等每天清洁,每周消毒1-2次,被患儿粪便、疱疹液和/或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清洁后应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建议使用万消灵片、84消毒液等含氯消毒剂,使用方案参照使用说明书)。
07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天晴时多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08
做好卫生至愈合
注意患儿家属及其他人的防护。看护人员在患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及呕吐物后要及时洗手。患儿应尽量避免外出,减少与其他儿童接触,直到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