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防治春季手足口病症状及预防

春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一不小心,孩子就会被这恼人的疾病所感染。而春季天气渐渐回暖,孩子的户外活动自然也不会少。尽可能的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否则极易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

小儿手足口病普通的发病周期在一周左右,而且大多患儿为突然发病。手、足、口各部位的疹子不一定都会同时出现在生病宝宝身上。这种疹子叫做疱疹,就是高出皮肤表面有隆起,内有清亮或浑浊的液体,不会感觉到痒。通常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普通手足口病基本的症状为:主要就是手、足、口腔黏膜和唇内出现疱疹。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候也会在膝、肘部等都会出现。同时生手足口病的宝宝还会伴随烦躁、咳嗽、头痛、流鼻涕、哭闹、流口水、厌食等症状。以上就是手足口病手部的症状图片,最右侧的是早期症状图片★发热:大多数患有手足口病的宝宝伴随发热持续1~2天,发烧的体温大约在38℃左右(宝宝的正常体温和大人是一样的,都在36~37℃),并且出现丘疹或疱疹。(如有体温持续不退,持续高温,建议尽早就医,以防引发并发症。)★厌食: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如下图)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所以在吃东西格外疼痛,患儿因而出现拒绝进食,流口水等症状。因此建议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口腔: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有疼痛,像绿豆大小散落在口腔内的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同时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口腔部位的症状图片★手足臀疱疹: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下图)或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斑丘疹图片以上就是手足口病脚部的症状图片,其中最右边的是早期症状图★★★★★★重症患儿手足口病症状: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这种病症大多数持续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多在发病后3~5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严重并发症,并可引起死亡。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   (3)循环系统表现为: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或缓慢,脉搏浅速、减弱甚至消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gàn),血压升高或下降。

家庭手足口病防控指引

一、日常预防措施

(一)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对地面及桌椅台面、床围栏、门把手、电话等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擦拭。

(二)儿童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流动清水及洗手液或肥皂洗手,持续至少20秒;洗完手后应使用独立毛巾抹干手。

(三)家长及看护人员在接触儿童前、替儿童更换尿布、处理儿童粪便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均要洗手。

(四)餐饮具、奶瓶每次使用前应煮沸20分钟或高温消毒;玩具应每周清洗;尿布、毛巾、衣物、被褥等应经常换洗与晾晒。

(五)早晚探摸儿童额头,如有发热要测体温;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应同时留心观察儿童的口腔、手、足、臀部和膝盖等是否有疱疹或斑丘疹。

(六)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七)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二、患儿居家隔离治疗建议

除做好上述日常预防措施外,还须做到:

(一)患儿居家隔离治疗期间,家长及看护人员应密切留意其身体状况,学会“二摸”和“二看”法。

“二摸”:摸患儿额头是否高烧,摸皮肤是否发冷。

“二看”:看患儿是否精神萎靡不振,看肢体是否颤抖抽搐。

如发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儿送至手足口病医院进行治疗。

(二)地面、家具表面、玩具等应每天清洁,每周消毒1-2次。

(三)被患儿粪便、疱疹液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清洁后进行擦拭或浸泡消毒。

(四)家中如有其他儿童,食宿、玩具和生活用品等应尽量分开,同时密切







































有效治疗白癜风
北京去哪里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lc.com/wahl/8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