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科创新大会资讯首届胸科创新大会

早期白癜风症状图片 http://m.39.net/news/a_5813045.html

由首都医科医院主办的“首届胸科创新大会”骨外科论坛于年11月6日上午以线上的形式隆重召开。论坛邀请了骨感染和骨肿瘤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紧跟国内外研究前沿,就“新技术应用”“综合治疗”和“并发症处理”三个角度、若干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报告。论坛开幕式由中国防痨协会骨结核分会主任委员、医院秦世炳教授主持。

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亮为论坛致辞,他说,骨感染和骨肿瘤在骨外科诊治中都具有诊断困难的特点,而且两者在临床上经常需要互相鉴别,同时两者在治疗中需要解决的合并症也具有一定的共性。这需要我们开发更多的诊疗新技术新方法,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李亮医院医院的交流合作,让更多的骨感染和骨肿瘤的患者获益。

论坛分为上半场骨感染篇和下半场骨肿瘤篇。骨医院党委书记张文龙教授主持,骨医院副院长陈学明医院原骨科主任刘丰胜教授主持,八位来自全国骨科领域的知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

骨感染在临床中常见致病微生物有几十种,不同的致病微生物选择的培养方式和治疗的药物各不相同,造成了骨感染的诊断十分困难,早期菌量少的特点更是使得骨感染的诊断难上加难。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sequencing,NGS)是通过获得样本中所有核酸片段的序列信息,经过生物信息对照在短时间内检测出所有微生物的种类,然后通过分析诊断出致病微生物。它不仅使骨感染能获得早期、精准诊断,也为后续的精准治疗指引了方向。医院院长石仕元教授分享了他的团队将二代测序技术应用于骨感染的诊断经验,介绍了该技术相比传统培养方法的优势,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局限和不足,为寻找骨感染的病原体提供了新思路。

骨结核病是骨感染中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占所有结核病病例的1-6%,占所有肺外结核病病例的10-15%。脊柱结核的发病率约占所有骨结核病的50%。秦世炳教授介绍了脊柱结核的规范化诊疗方案,阐述了如何早期通过分子生物学检查快速诊断脊柱结核,同时根据结核菌耐药特点选择合理的抗结核治疗方案,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的基础上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术后再通过规律的随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保证治疗的成功,最终实现脊柱结核诊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两者之间的有机统一,更优的为脊柱结核患者提供服务。

关节结核的发病率在骨结核病中仅次于脊柱结核。关节结核由于起病隐匿,病情进展缓慢,患者就诊时多已发展为全关节结核,造成关节功能障碍,致残率高。医院的副院长关振鹏教授介绍了他与医院开展合作,将人工关节置换技术应用于关节结核患者的成功经验和案例。功能严重毁损的全关节结核不再只有“融合”一条路,通过全疗程的科学管理,人工关节置换成为了一项新的治疗选择,患者不仅疼痛得到明显的缓解,关节功能也得到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脊柱肿瘤是指发生于脊髓内、脊髓周围或者脊椎骨骼内的肿瘤,大约占全身骨肿瘤的6%~10%。脊柱肿瘤根据来源不同又分为原发性脊柱肿瘤和转移性脊柱肿瘤。脊柱肿瘤除了以疼痛症状和神经功能障碍作为最常见、最主要的就诊原因。尤其是肿瘤侵犯神经根或脊髓,导致运动功能下降、感觉异常和二便无力,造成患者毫无生活质量可言。颈椎肿瘤更是可能因高危截瘫而危及生命。医院刘宝戈教授分享了他在颈椎肿瘤的手术治疗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从颈椎肿瘤的治疗目的和意义出发,在颈椎解剖、肿瘤分型、术前检查、手术设计和术中技巧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彩的阐述,“脊柱肿瘤的分型不是为了让我们切除多少椎体,而是为了让我们知道保留多少椎体”的观点更是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中医院于胜吉教授全方面介绍了在脊柱转移癌的诊断及治疗中如何通过多学科合作、手术切除、精准消融、药物治疗等使肿瘤晚期患者受益,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提醒大家需要注意一些肿瘤药物对手术伤口的愈合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对于骨肿瘤,因质地硬、位于深部、毗邻血管神经丰富,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以往在骨肿瘤的手术中,多根据术前影像学测量结果,术中复测以确定截骨位置,高度依赖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感觉,难免会产生误差。医院张清教授介绍了团队将数字建模、数字导航、手术机器人辅助和3D打印个体化假体重建技术等相结合应用于骨肿瘤的治疗经验。通过数字技术建模、数字导航精确定位截骨面,设计的截骨导板,在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下将肿瘤切除精度控制到毫米级,再贴合安放3D打印个体化假体实现骨缺损重建,不但节省了手术时间,确保了手术边界的安全性,也大大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节僵硬和脊柱畸形等是骨感染和骨肿瘤临床中经常会遇到的并发症,也是治疗中许多骨科医生的难点、痛点所在。肘关节僵硬是让人非常痛苦的问题,因为肘关节承担了多种日常活动中的功能,尤其是吃饭、拿东西都需要肘关节的活动,如果肘关节僵硬,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当肘关节僵硬的时候,被迫用肩关节代偿,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医院院长蒋协远教授通过一系列的治疗肘关节僵硬案例介绍了团队在预防和治疗关节僵硬方面的经验,在疾病已经累及或可能累及关节时,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原发病的治疗,还需考虑到如何减少医源性关节僵硬,这需要开始设计治疗方案时就平衡好固定、松解和康复锻炼三者之间的关系。

医院海涌教授分享了其团队在严重脊柱畸形治疗方面的成果和经验,他们研发的多节段非对称脊柱后柱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相较传统全脊柱三柱截骨技术具有矫形率显著增加、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的优势。同时,术前使用Halo-骨盆牵引进行脊柱畸形预矫正,不仅可以术前改善心肺功能,还能减小手术创伤、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但需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警惕出现颈椎过度牵引,尤其是需避免出现寰枢关节脱位的并发症。最后,海涌教授强调“脊柱畸形诊疗是脊柱外科领域最具挑战性的难题,随着科技进步及理论的发展,精准化、数字化诊疗模式已成为未来脊柱外科的发展方向。”

另外,医院董伟杰、唐恺副主任医师分别介绍了一例脊柱感染翻修手术病例和一例脊柱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引起了参会专家的热烈讨论。陕西省结核病防治院陈其亮教授、医院朱昌生教授、医院王庆雷教授、医院贾晨光教授、医院刘亮教授和医院费骏教授等专家都作了非常精彩的点评。

最后,秦世炳教授进行了会议总结,对参会的报告和讨论的嘉宾以及线上收看的同道们表示感谢。他在总结中指出,“首届胸科创新大会”骨外科论坛作为一场以骨感染和骨肿瘤为主题的学术交流盛会,医院医院之间架起合作的桥梁,推动在骨感染和骨肿瘤领域的协同创新和共同发展,希望交流和分享的内容能对大家的实际工作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携手推进骨外科诊疗事业再创新的辉煌。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lc.com/ways/150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