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又来肆虐了5岁以下宝宝多洗手勤

生姜水能治白癜风吗 http://m.39.net/pf/a_4673229.html

天气暖和,细菌、病毒也蠢蠢欲动。每年4月开始,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年全国报告手足口病例,死亡95例。据统计,5岁以下的儿童占了90%。去年,三水手足口病发病率较年、年有所上升。

区疾控中心疾控科医生李庆文提醒,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可以通过接种手足口病EV71疫苗、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勤消毒等手段,预防手足口病发生。

5岁以下儿童多注意

每到4月,手足口病病原体的繁殖开始活跃,传播途径广泛,防不胜防,让不少的爸爸妈妈苦恼不已。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以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为主,其中EV71最为凶狠,会引发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等重症,可能会危及生命。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李庆文指出,5岁以下儿童抵抗力比较低,肠道消化功能比较弱,特别是2岁到5岁的儿童,此时幼儿进入幼儿园学习,接触的人增多,感染手足口病的概率也随之增大。

临床表现上,感染手足口病后,以急性起病为主,大部分患者症状较轻,以发热、厌食、口痛,手、足、臀部、腿部出现斑丘疹为主,皮疹消退后不留痕迹,无色素沉着,一般在1周内痊愈,预后好。但部分病例症状较重,会出现脑炎,脑膜炎、肺水肿。

从传播途径看,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以及被其污染的手、餐饮具、用品等而发生感染。

李庆文表示,手足口病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需要隔离处理。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是2~10天,平均3~5天,因此手足口病患者的隔离期是由发病至症状消失后10天,以居家隔离主。

每个人都是手足口病的易感者。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卫生消毒要给力

接种手足口病EV71疫苗是目前最可靠、最有效减少手足口病发病和重症情况发生的手段。6月龄至5岁的儿童均可接种,共接种2剂次,间隔1个月。目前,三水区7个镇街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均有手足口病EV71疫苗接种,家长可以带小孩去接种疫苗预防手足口病。

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宝宝并不宜接种:对疫苗任何一种成分过敏的宝宝,或正处于发热的宝宝,或患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的宝宝。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可有效预防手足口病,其中洗净双手是关键。孩子在公共场所活动之后、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后、饭前便后,要注意用洗手液或肥皂帮孩子洗净双手。同时,为避免成人把自己手上的病毒传染给孩子,成年人也要注意做好洗手工作。

李庆文提醒,不要让小孩喝生水,吃生冷食物。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让小孩到人群较密集的地方,家中常打开窗户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经常换洗小孩使用的衣服、被子等用品。学校则应该每日进行晨检午检,发现可疑患儿要及时采取送诊以及隔离措施,加强教室、睡室、厕所、饭堂等公共场所以及幼儿常接触的桌椅、玩具等消毒。

发现孩子感染手足口病莫要慌。家长要医院进行治疗。学校则严格按照手足口病的隔离期限做好隔离工作,做好晨午检工作以及学校的清洁卫生消毒工作,同时发热、出疹的儿童异常增多时要及时报告当地的教育部门和疾控部门。

李庆文介绍,手足口病患儿患病后需到学校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卫生院开具返校证明方可返校复课。

知多D

手足口病发病到痊愈周期

第1~2天(初发期):发病早期,宝宝常表现为疲倦、食欲下降、发热。

第3~5天(症状高峰期):这一阶段会出现剧烈的口腔疼痛、手脚出皮疹,宝宝也会因为口腔很疼、皮疹瘙痒而性情暴躁、入睡困难、明显厌食等。

第6~10天(恢复期):后期阶段,基本退热,食欲逐渐恢复,手足皮疹渐渐褪色、脱皮,严重的会出现手指、脚趾末端脱甲。

来源

佛山日报·今日三水

佛山日报见习记者卢钰仪

来自网络

编辑

今日三水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lc.com/wazz/110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