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硬结病 > 临床症状 > 冬季夜间尿频可尝试这样自我调理 >
冬季夜间尿频可尝试这样自我调理
却总想上厕所
最恼人的莫过于
被一股尿意憋醒
不得不爬出温暖的被窝
就算是白天在外面
冬天穿得厚重
频繁去厕所也是件麻烦事
图:摄图网
尿频不一定是病。导致尿频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大部分人可能都不是疾病引起的。今天,计仔君请来中医专家陈波燕跟大家聊聊关于“尿频”那些事儿!
何为尿频?一般情况下,正常成年人白天排尿4~5次,夜晚0~1次。如果排尿次数增多,但在尿的总量(每天约毫升)正常的前提下,每次的尿量减少,才被视为尿频。
现代医学认识尿频以下几种类型:
1.精神性尿频:有的人一到关键时刻或者一紧张就想上厕所,尿量不多,但是拉尿频繁,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精神性尿频,多是因为心理原因引起的。
2.生理性尿频: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过多摄入富含水分或有利尿成分的食物,如西瓜、啤酒等,也会出现尿频。
图:摄图网
3.季节性尿频:人体在饮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夏季有汗液蒸发和排尿两种方式排出水分,冬季汗液蒸发减少,尿量就会相应增多。
一般来说,上述尿频属于正常状态,无需处理,针对诱因调整心态、减少饮水等就可以改善。
4.病理性的尿频: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男性的前列腺增生,女性的子宫脱垂、膀胱颈周围组织松弛、膀胱膨出等,还有泌尿道结石、肾功能不全等容易导致尿频;糖尿病、高血压、心衰等也会导致尿频。
图:摄图网
传统医学认识《素问经脉别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中医认为,膀胱中的尿液靠人体摄入的水谷,要脾胃的运化,肺的肃降,输送到肾与膀胱,经过他们的气化功能,最后才排出体外。故尿频与脾胃、肺、肾膀胱等有关。
常见症型有:
1、肺脾气虚:症见尿频且清长,甚至遗尿失禁,可伴随肺脾气虚症状,如神疲乏力、咳唾涎沫,头眩气短、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宜温肺健脾为主。
图:摄图网
2、肾阴亏虚:症见尿频而短黄,同时伴随虚热症状,如眩晕耳鸣、咽干口燥、五心烦热、盗汗、失眠,大便硬结,舌红苔少,脉细数。治法宜滋阴清热为主。
3、肾气不固:症见尿频而清长,且夜尿较频,伴随肾阳虚症状,如面色?白、畏寒肢冷、腰膝无力,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弱。治法宜温肾缩尿为主。
图:摄图网
4、膀胱湿热:症见小便频数,且多有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小便短黄,可伴随湿热症状,如口干、大便秘结;或发热恶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宜清热利湿为主。
夜尿多是困扰很多人的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是常见,冬季一到,夜尿更明显,临床观察尿频中肺脾肾虚之人及老年人居多,频繁地起身解便,有没方法缓解?
今日给大家推荐以下穴位。
按揉穴位调理一、关元穴关元穴: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功效:导赤通淋
操作:双手食指中指交替叠按揉关元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宜,局部灸疗更好,尤其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二、中极穴定位:属任脉。足三阴、任脉之会。膀胱之募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功效:补肾气、利膀胱、清湿热
操作:双手食指中指交替叠按揉中极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宜,局部灸疗更好,尤其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特别提醒:凡属阴虚阳亢、湿热症状者,如两眼干涩、口咽干燥、喜冷饮,或面红目赤、烦躁、便秘者,或者孕妇,都不适合艾灸关元、中级
三、水道穴定位:属足阳明胃经。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效:利水消肿、调经止痛、痛经活络、利尿通淋
操作:双手食指中指交替叠按揉水道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宜
四、足三里定位:属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操作:双手大拇指按揉足三里穴,每次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五、照海穴定位:属于足少阴肾经,是八脉交会穴,通阴蹻,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功效:养阴、安神、利咽、调经
操作:双手拇指按揉双侧照海穴,3-5分钟,局部酸胀为度
六、涌泉穴定位:属于足少阴肾经,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散热生气
操作:坐位,两脚掌相对,双手拇指按揉同侧涌泉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临睡前,先热水泡脚20-30分钟,然后再手指按揉穴位,尤其适用于夜间入睡前双脚冰凉者
小贴士饮食调护:睡前少喝水,尤其避免喝浓茶、咖啡等利尿之品。情绪调护:学会自我放松,缓解关键时刻的紧张情绪。
运动调护:加强盆底肌运动,平时多做提肛运动,可增强膀胱出口括约肌的力量,也有助缓解尿频、尿急的症状。
图:摄图网
若夜尿症状严重,则需要去做尿液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泌尿和妇科的B超检查,甚至是恶性肿瘤的筛查。
END-
文章部分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更改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