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医院神外的这些花儿

图1

时间:年2月5日晚8点地点: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发热门诊人物:护士高亭事件:值夜班时,有位病人虚弱乏力、血氧饱和度低,执行氧气筒吸氧操作前的检查与准备工作。忙中不乱,一切严格遵循护理操作规程

图2

时间:年2月9日深夜地点:医院光谷院区E3区10楼人物:护士彭慧事件:值“21-1”班,在护士站聚精会神地核对与处理电子医嘱及书写护理记录

图3

时间:年2月17日清晨地点:医院光谷院区E3区7楼人物:治疗护士刘芳萍(中)、护士崔立新(左)、护士长陈俊春(右)事件:晨会交接完毕,在检查病房消毒隔离工作及抢救设备的间隙,大家在病区走廊互相加油打气

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正在中国上演,而这部真实大片的核心就在我们的居住地——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作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先锋,倾囊而出,发动了空前的的人力、物力、财力。截至目前,我所在的神经外科——众所周知的急危重症救治基地,七大病区多名医务人员,已有33名医生和86名护士奔赴抗疫前线,其他人员整装待发,随时待命。

此时此刻,我亲爱的战友们,已在前线与病毒博弈2月余。钟南山院士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英雄的城市里不乏英雄的人民。每天穿梭在发热门诊和发热病房的那些落入凡间的天使,成为医院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担负着时代赋予的使命。诺贝尔文学家川端康成说过:“花是不眠的,它在夜间也会迤逦绽放,不会惊醒任何梦中人。只有当人们需要芳香时,它会第一时间涌入你的鼻间,你才会发现,花儿如此可爱。”天使们不正是那一朵朵缤纷的花么?

含苞待放的苔花——一位普通的90后女孩

高亭,第一批支援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发热门诊的护士之一,一名90后。在疫情不断蔓延,一线工作人员紧缺的关键时刻,1月25日,她挺身而出:“我是党员,又是单身,我先上!”她,曾任病区护士长助理,护理研究生在读,在神经外科监护室接受过2年系统化规范化培训与锻炼,6年多的护理工作经验,这些都让她在疫情面前迸发出强大的坚韧和毅力。

上岗前夕,她恶补各种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相关知识和防护技能,为安全科学抗疫做准备。抗疫初期困难重重,护理人力资源极度匮乏,她所在的发热门诊的排班是两班制,上班时间特别长;而且每天病人如潮水般汹涌不断,病情变化异常迅速且难以预测。在层层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之下,在空间有限的的发热门诊诊室内,除了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抢救,还要安抚病人及家属的焦虑与恐惧,联系发热病房的床位……她,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积极团结小伙伴,一路小跑在人群之中。

20+的她犹如苔花,虽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大气磅礴的牡丹——逆行中的军嫂

彭慧,所在发热病区年资最高的责任护士,没有之一。工作近20年的她,具备丰富的急危重症护理经验及扎实的操作技能,是科室的中坚力量,有担当、责任心极强的骨干老师。

丈夫是军人,妹妹和妹夫也在抗疫一线并肩作战,家里老人长期患有慢性疾病。在她连续坚持抗疫工作3周后,上级安排她轮休2周。恰逢此时,病区有位小护士因突发急病无法上岗,她义无反顾,自告奋勇,提前返岗。

她是一名护士,也是一名宝妈。医院向一线员工发放奶粉、尿不湿等儿童物资,她说自己的孩子2岁多了,家里还有存货,毫不犹豫地把手中的物资转送给了更多更小的宝宝家长。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30+的她像华美绽放的牡丹,大气磅礴,芬芳迷人,感染着光谷发热病房E3区10楼每一个人。

从容淡雅的兰花——坚毅的护理前辈

刘芳萍,一名工作30年的护士。2月10日下午2点,她正在超市买菜,护士长电话告知她光谷院区E3区7楼当晚即将启用。来不及跟老公、儿子、儿媳一一道别与嘱托,赶回家背起早已收拾好的行囊,医院。3点开始布置病房,9点开始收治病人,这就是同济速度——只要还有一口气,赶快赶快送同济。

她说:“我是一名近50岁的护士,对于前线,我也会有害怕和恐慌。但是,看到身边的姐妹们,一个个奔赴前线,是她们打动了我。我们每个人都有使命,都有责任。在疫情面前,我们同呼吸共命运!我很欣慰能参与抗疫工作,教会支援医疗队的医生和护士使用工作站,指导大家规范穿脱防护装备,做好病区消毒隔离。相信不久以后,我们定能携手笑看春暖花开!”

40+的她,宛若兰花般从容淡雅,淡淡的清香,却让人难以忘怀!

她们,仅仅是医院神经外科逆行者中的部分缩影,还有无数个这样的她和他,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中,有登上央视春晚诗朗诵节目《爱是桥梁》的视频背景的男丁格尔;有接受央视新闻《面对面》的人物专访的护士长;有在各大网络媒体,如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lc.com/wazz/144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