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操作人工骨植骨术

目前,临床对于骨缺损修复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和人工骨材料填充等。但由于自体骨来源有限、异体骨存在移植免疫反应和致病性等缺点,所以临床常将人工骨作为理想的骨修复材料。临床上人工骨即人工合成生物材料,主要作为骨替代材料,广泛应用于骨科、矫形外科、口腔颁颌面外科等领域,其合成材料主要有天然高分子材料、人工合成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纳米材料等。

骨移植的临床分类

骨移植手术是临床上仅次于输血的最常见的组织移植术。根据移植物来源不同,可分为自体骨移植、同种异体骨移植、异种骨移植、人工骨移植。

自体骨移植的自体骨组织来源于患者自身,常取患者髂骨和腓骨。

同种异体骨来源于患者截肢和尸体骨等。

异种骨移植材料的动物骨来源丰富,主要有猪骨、牛骨、羊骨等,常用于实验的异种骨移植。

材料主要有异种脱蛋白骨、异种脱钙骨等。

人工骨移植的材料常常是由一般材料改良而成,如金属合金材料、人工纳米材料、生物陶瓷材料、生物高分子合成材料、复合人工材料等。

临床研究表明,人工骨修复材料在临床骨折、脊柱融合等手术中广泛应用,起到治疗骨缺损的作用。同时在骨感染、骨肿瘤等骨骼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骨移植术编码原则

ICD-9-CM-3编码中,78.0骨移植术

包括:

骨:

库骨移植术

移植术(自体的)(异种的)

骨移植术伴骨移植术部位清创术(去除硬结的,纤维化的或坏死的骨或组织)

另编码:

任何为了移植术的骨切除77.70-77.79,

不包括:

用于骨延伸术78.30-78.39

编码原则中明确了骨移植术需要另编码,表明骨切除的来源。

编码探讨

人工骨置人的手术操作编码,若将人工骨植入纳入78.0骨移植术类目,还需要另编码,表明骨切除来源,而人工骨为人工合成材料,无法提供人工骨的骨切除来源。

临床上人工骨材料有别于同种骨材料(如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材料(如牛骨、猪骨、羊骨等),可来源于不同的材料,特别是复合材料(如金属合金材料、生物高分子合成材料、人工纳米材料等),但不同成分的人工骨都起到修复骨缺损及填补骨空隙的作用。例如,治疗不同部位的骨折、脊柱融合、内固定取出等等骨科手术过程中,会置人不同的人工骨,能够填补骨空隙、促进骨愈合、修复骨缺损。

根据相关临床医学文献,并结合临床医师的沟通内容,临床中人工骨置人的作用与骨空隙填补物的作用相似,可为骨空隙填补物的一种,编码于84.55骨空隙填补物置人。

首先以"植入"为主导词查找,找到"骨填充物84.55",根据置入的材料分为

丙烯酸水泥(PMMA)

骨空间水泥

钙质骨空隙填补物

聚甲基丙烯酸甲醋(PMMA)

来源:《中国病案》,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lc.com/wacs/127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