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硬结病 > 基本常识 > 这些病不用都往医院跑,花几块钱就能搞定 >
这些病不用都往医院跑,花几块钱就能搞定
特别是颈椎,如果是关节猛然受寒导致疼痛,可以用电吹风进行热风疗法,把寒气逼出来,隔着衣服吹,不建议直接对着皮肤猛吹,注意小心皮肤烫伤。
不能医院跑摘要:中医育儿,是一场因果论的哲学教育。比如发烧,高温只是高温吗?不是,中医要追究它的前世今生,到底是吹了风着凉还是实热引起。再比如缺钙缺锌,真的吃两盒钙片或者钙铁锌硒口服液就能万事大吉吗?不是,中医认为,缺锌可能是脾胃虚弱惹的祸,因此,调理脾胃比吃营养液更有效。(来源:南方都市报)日常保健的捏脊方法只要长期坚持,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免疫力。“逆运八卦”有点像给孩子“挠”手心,可以缓解感冒咳嗽症状。穴位:运八卦,感觉心里痒痒,精气传进去了,偏凉,行气,运脾、散结。四横纹,偏凉,散结,消滞。古人:小儿要想安,须得三分饥与寒。2.便秘发热小招:头痛,侧面头痛掐无名指的指端,后面头痛掐小指的指端。病人:小丫雅症状:三岁,大便不好,吃饭比较多,个头偏矮,不喜欢喝水,舌尖头,面食多时便秘严重。分析:表现是能吃,便干,盗汗,失寐,个子短,活泼好动,脸色头发光韵,阳阳不平衡,形气矛盾,胃强(能吃)脾弱(虚秘,肚子不疼),阳盛阴虚。伤食就扁桃体发炎,发烧,中医叫伤食热,肚子发涨发硬。胃不和则卧不安。处方:分阴阳10分钟:平衡阴阳,双向调节,安神,养阴。泻胃(板门)10分钟:抑制饮食,通肠。清补大肠10分钟:便秘、便稀。清补脾10分钟:脾阴不足的表现:嘴唇发干,红,经常犯扁桃体,好动,盗汗,补肾10分钟:养肝、养胆。天河水:安神,清火,清虚热,利小便,相当于天王补心丹。平肝10分钟:肝主惊,泻肝火。肾顶(掐或揉):止盗汗。整个方子是平衡阴阳,泻胃润脾,通大肠,安神。自我保养:少吃零食,少吃凉食,按时吃饭。3.顽固性咳嗽小招:食指与中指中间的筋结治落枕。秋燥,干旱,大环境易引起咳嗽。病人:小惠惠症状:10岁,咳嗽6,7年,夜里厉害,大便一直干燥,一点钟开始咳嗽,吃饭吃肉,大便干结,没有痰,按肚不难受,不爱活动,胖乎乎,面色发红,脾气暴躁,嘴唇发紫。分析:肺热,肠胃生实生热,从肺传到了内腑大肠,肉容易生痰生结,有可能有白腻苔,舌尖发红,后面有苔,总体说中焦和下焦不通,下焦表现在肠道上,中焦表现在脾气上,肝气郁结,中焦与下焦都是郁滞的,影响了肺往下肃降的功能,一点钟折腾自己,脾气急脉弦,肝主急,主动,要少吃肉,多活动,锻炼自己。偏胖说明有痰,吃肉容易生痰生脂。处方:行气解滞,通腑化浊。各10分钟。太冲:五脏有疾取其原,从肝治本。平肝:脾气急,脉急,子时犯病,平肺:恢复宣肃功能平肝肺:疏肝降肺泻大肠:通腑气,降浊气,恢复大肠下泄的功能,肺气下泄有了出道。不便秘了就要来回清补大肠。清补脾与四横纹:行气化痰。清补脾:化痰。四横纹:散结,好像枳实厚朴,治干咳。板门,天河水:脸色发红,嘴唇发紫,手脚热,脾气急,火象偏重,起到养阴泻火。板门:来回推,进食,助消化,治食积,偏凉。泻天河水:安神、泻火。逆运八卦:化痰,散结,醒脾胃,偏凉。4.磨牙1小招:对搓大鱼际,预防肺系疾病,如感冒。病人:点点。症状:8岁,不吃青菜,便软,四五岁开始磨牙,晚上一点到三点多些,扁桃体好发炎,舌苔腻,舌尖红,扁桃体有硬结,好吃雪糕。分析:肝胃两经有问题,一点到三点的时辰表示肝有问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应当先实脾,木克土。经络所过,主治所过,上牙疼胃经找穴位,下牙疼大肠经找合谷。处方:平肝10分钟:疏肝理气。清(来回)板门(胃穴)10分钟:疏通胃气、调整胃经。清(来回)大肠:治疗大便不成形。合谷5分钟:经络所过,主治所及,面口合谷收,头项寻列缺。调理大肠经,改善肠胃功能。太冲:肝经的原穴,五脏有疾取其原,专治丑时病。贴绿豆,在睡觉前,接近1点到3点。手穴早上推,脚穴晚上推。平常保健注意,按时吃饭,少吃零食,多吃绿菜。5.磨牙2小招:食指与拇指对掐治头痛。病人:一岁九个月的小艺琳。症状:食欲不好,六七个月磨牙,一点到三点。脾气大,有个性。自己脱袜脱鞋。分析:病在肝胃两经。肝火旺,好动。下生当中秉受了天地之气,天地木气过旺。五脏对五窍,脾开窍与口。处方:治则是养阴平肝,降气安神。小儿肾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补肾水:补肾去肝。二马:滋水涵木。补肾,抑制肝火。平肝肺:偏寒,对内热。泻肝火。恢复肺的功能,就来制约肝。清(来回)板门:性寒,养胃。恢复胃的下降。清脾:恢复脾的上升功能,胃自然下降。偏凉。天河水:去心火。太冲:按时发作的病,晚上睡前贴绿豆揉1小时。6.复感儿小招:小儿便秘、腹泻,用清补大肠。病人:多多症状:四岁,二岁时感冒多,先咳嗽,吃饭不好,睡觉出汗,舌头发白。印堂发青有点发乌,手脚老动。分析:复感儿,中医叫脾肺气虚。学龄前的多一些。此小儿明显的是脾肾不足,肺气虚,还是正气虚了。从印堂看是肚肾不足。手脚动是肝主筋,肝肾同源,一定是肝肾虚,根源是肾气不足,肾气不足表现为夜晚汗多。切脉有点濡,有点湿,舌苔厚腻,脾虚生湿,肾虚舌尖发红。吃零食的生活习惯导致脾胃失去活力。湿气就是痰。治疗要改变生活不良习惯。肺气虚则出汗。中医说苦寒不显,辛热立弊。抗生素滥用,中药讲是苦寒,损伤小儿的正气。处方:原则是补脾补肾。治本:肾、揉二马:补肾补肺,金水相生,肺肾相生。清补脾:舌苔脉象有点湿,清去湿气,又恢复脾的不足的中气。治标:平肝肺:印堂发青,肝肾不足,肝与肺也是互相依存。四横纹:对疳积是第一要穴。嗓子发炎用散结的方法。天河水:性偏凉。好动,养阴安神。捏脊:三捏一提。注意:小儿要想安,需得三分饥与寒,要控制吃饭,按时吃饭。7.小儿顽固性感冒小招:黄蜂入洞,治鼻塞。病人:来宝症状:过敏性体质,满月后全身湿疹,稍有感冒就淌鼻涕咳嗽。父亲小时候也有相似情况。蹬被,睡不好觉。好动。脉象快。吃肉多。一岁多开始鼻炎。分析:面色发红,色红者心火旺,耳朵发红,而且血络清晰,往外鼓,是血热的现象。睡觉蹬被,火旺。五心烦热。有虚寒则四肢发冷。此为心肺有火导致的各种病变,有遗传因素。如果吃肉,对病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吃肉多生痰,吃鱼多生积。湿疹,内经讲疼、疮、痒皆属心。晚上睡觉不好,肺经3至5点。鼻炎,肺开窍于鼻。处方:原则是清泻心火,养肺阴。六腑5分钟:偏寒。适合发烧上火。天河水10分钟:凉心泻火,适应发烧,上火,口疮。平肝肺10分钟:心热则肝也热。板门10分钟:泻脾胃之热。开胃。黄蜂入洞5分钟:就近取穴,治鼻炎。可发汗。清大肠10分钟:肺与大肠相表里。清脾10分钟:适合厌食,口疮。肛门10分钟:大肠的出口,鼻子是肺的出口,经验穴。靠后部分找一个硬结点。每天推四五个穴,轮着推。睡觉以前推,要接近3点。8.便秘小招:吐奶,向下推脖子。病人:琰琰。症状:五岁半,从小便秘,基本吃奶粉,吃饭慢,大便一两天一次,非常干,量少,发黑,脉虚,面色恍白,出汗多,手凉。分析:脉证矛盾,虚秘,虚中加实,吃饭不好,四肢不温,是脾虚,运化功能不好,导致大肠传导出问题,无水行舟。阳气不足,卫气不固,则自汗。孩子出生晚,父母年龄大,则孩子先天不足,喂养不好。脾肾两虚。处方:治则是补脾阳,养肾阴。清补脾:恢复脾胃功能运水入土:解决无水行舟的问题清补大肠:虚中有实,根据实性的变化加,恢复大肠的传导功能后劳宫:阳气虚平肝:补血顺时针摩膜:对症的保健方法注意:多吃菜如菠菜、地瓜,按时吃饭。少洗澡,勤摩膜。9.厌食小招:推腹,治脾胃。病人:晓霏症状:五岁,偏瘦,吃饭恶心,打嗝,从小不爱吃饭,吃零食,爱喝奶。发质好,营养好。分析:胃的受纳功能低下,胃气不降是主要矛盾。爸爸小时候也不爱吃饭,是先天性的。发为血之余,发质好有光泽,则脾不虚。处方:板门(来回推)50分钟:降胃气。独穴治,久推良。力专、效宏。注意:逐渐加量,不吃零食,不吃凉食,按时吃饭。要少吃一点,要欠一点。知识:现在小孩40%不爱吃饭。10.咳嗽小招:治便秘,揉迎香。揉三下,推一下,做36遍。病人:小依然症状:四岁,咳嗽半年多,从秋天开始。大便正常,吃饭不规律,不吃早饭。恼火旺,肺火旺,脉数。舌尖红。干咳。吃凉的容易咳嗽,贫凉,吃冰淇淋、喝饮料。分析:脾胃的化源不足,导致了秋燥对肺经与心经的侵扰。晚上睡不好觉,心神不定,脸色发红。嘴唇发干,身上有火,是虚火。脾散精于肺,肺虚。饮食习惯与咳嗽有必然的联系。处方:八卦:运脾胃,行气化痰平肝肺:恢复肺的宣肃功能,肝的疏泄功能。二马:补肾纳气,泄心火板门:运养脾胃天河水:泄心火安神清补脾:运养脾胃四横纹:养肺阴,对干性咳嗽起来很好的作用捏脊:孩子面色不好,恢复整个机体功能灸关元(每天15分钟):灶下添薪,润肺。注意:按时吃饭,不吃冷食、零食,不可强吃。陈为章讲解小儿推拿---消化道疾病消化道疾病1.腹泻1.1风寒泻临床表现:腹鸣,肚胀,不臭,四肢不温,有病史(夏天空调,晚上蹬被子),面色恍白,精神不振。病因:肚子着凉。外邪在人正气虚的情况下侵犯人体,影响大肠的传导。治法:散邪止泻。穴位:一窝风(散外邪温中),补大肠(厚肠胃)。其他:临床中补大肠,回家用黄豆灸肚子。1.2脾虚泻临床表现:吃了就拉,时间较长两三个月,面黄肌瘦,四肢不温,面色恍白,精神不振,不爱吃饭。病因:寒象,久泻无火。治法:温中止泻。穴位:补脾(久病入脏),补大肠(厚肠胃),外劳宫(温中)。其他:可吃附子理中丸。1.3惊泻临床表现:发乍,闹,常拉绿尿。有病史。病因:受惊。治法:定惊止泻。穴位:平肝(肝主惊),天河水,补大肠。1.4生理性腹泻(乳糖不耐受)临床表现:八个月以前吃奶的孩子,照拉、照吃、照胖,精神正常。病因:胎毒(妈吃的太好)治则:原则上不治,治了后出湿疹、眼屎。加辅食,如小米粥,抵消湿毒,可停奶。其他:眼屎,在肝经井穴放血,天河水。湿疹,诸疼疮痒皆属心,大清天河水,刺血。1.5伤食泻临床表现:尿恶臭,腹胀,不吃饭病因:吃撑,传导失常治则:消食导滞穴位:泻脾,泻大肠1.6秋季腹泻临床表现:喷射性泻,发烧,眼扣,来势快,两岁以下小孩。病因:湿热病毒(轮状病毒)治则:清湿热、浊气穴位:泻脾,泻大肠。泻到有小便且发清了,则补脾,补大肠。其他:原则上急性病不治。以上类型,脾气急的加平肝,四肢不温的加外劳宫,不爱吃饭的加板门。排除5、6两种,只补大肠(补脾)就行。独穴治,久推良。凡治不好的,补大肠1小时,石榴叶、皮(涩肠固便)泡水。2.便秘2.1实秘穴位:泻脾,泻大肠。有热退六腑。其他:吃地瓜、红薯,或熬水喝。2.2虚秘(时间长)穴位:泻脾,泻大肠(急则治标),八卦,四横纹。后面清补脾,清补大肠。其他:先停零食。防风通圣丸,递减吃。做脏腑按摩。3.呕吐病因:胃气不降3.1新呕(实症)穴位:板门来回推其他:小儿吐奶,向下捋脖子3.2久呕(虚症)临床表现:吃完隔时才呕,早上吃了晚上呕,或是一个月呕。穴位:板门来回推,久患消化道病必寒则加外劳宫,或是灸中脘(效果更好)。4.腹痛病因:不通则痛,寒主收引。穴位:外劳宫其他:急性热性(如急性胆囊炎、胆道蛔虫、阑尾炎)腹痛不治。蛔虫病,张仲景用乌梅丸,蛔得酸得暖则安(喝醋加外劳宫)。肠套叠,拉果酱屎,肚子有块,外劳宫一小时,不治。5.厌食、疳积(重度营养不良)临床表现:不吃饭,烦躁,肝气旺(木克土),瘦,头发毛糙,发稀如穗。病因:积住了,吃的太好。穴位:四横纹(主穴),板门、脾(不爱吃饭),平肝(脾气急),加捏脊、摩腹其他:饿一下就好。小儿推拿治消化道疾病有良效。辩证不清的就脾、板门、大肠来回推。呼吸道疾病1.感冒1.1风寒感冒(无汗)临床表现:怕冷、发烧、无汗、流清鼻、没精神,用手背摸脑门感觉滑(西瓜头)。病机:肺主宣(汗毛开合),寒主收引,无汗。项背为风之入口。治则:发汗解表,恢复肺的宣肃功能,开门放狗,但汗不能出太多。穴位:口决是小风吹开二扇门(麻黃汤)--小天心,一窝风,二扇门。临床只用二扇门(大椎门打开),一秒解决问题,掐的力度让孩子哭。边揉边用手摸脑门。加天河水,高烧的大清天河水15分钟。1.2风热感冒(有汗)临床表现:用手背摸脑门感觉涩。病机:热主纵,汗毛纵开,有汗。治则:清热解毒。穴位:口决是一平二清三放血--平肝肺,清天河水,耳背青筋或耳尖放血(汗出热退)。其他:感冒包括麻疹、风疹、幼儿急疹等外感病。风寒过两天不好就是风热。再发展则由表入里化热,高热不怕冷,出汗。大便干(实结),承气汤,泻大肠(效果不好),用小儿开塞露通大便;大便不干(虚结),白虎汤,大清天河水,退六腑。半表半里,往来寒热,小柴胡颗粒。一般的小儿感冒三天就好,看病期,第一天用天河取水,可双手(一边大清,一边撒凉水),时间半小时到一小时,第二天用大清天河水,第三天用小清天河水。把烧退下来,同时安慰病人,监护病人,防止抽风和肺炎。抽风的症状是前两天高烧,手脚冰凉,医院,处理方法是热水袋护腿脚,上三关,只要手脚暖过来,不会抽风。如果抽风了快掐人中(诀窍是挑人中)。肺炎症状是热、痰、咳、喘,憋气,鼻翼扇动,天突出窝,医院。2.咳嗽穴位:口决是八平四稳—八卦、平肝肺、四横纹、天河水。慢性咳加补脾、肾。诊断关键:看舌头,樱桃红的是热,草莓红的是不热。2.1热咳临床表现:大便干、鼻子干燥、黄鼻、黄痰、脾气急、有精神。穴位:八卦5分钟,六腑10分钟。揪痧或吮痧大椎、肺俞、鱼际(用意)。2.2不热咳临床表现:清痰,无精神,大便稀,四肢不温。穴位:按或灸太渊(补土生金),灸(黃豆、盐)肺俞。掐列缺、一窝风、迎香。其他:咳嗽是小儿推拿的盲区。有痰的揉丰隆、合谷。王文德《针道摸象》针灸秘方:从左手起按肺经五输穴循序,即左手少商、鱼际、太渊、经渠、尺泽,大椎(督脉),然后针右手肺经五输穴,即尺泽、经渠、太渊、鱼际、少商。用毫针点刺不留针,轻者1次即愈,重者3次,并需配合背部俞穴如风门、肺俞,针后拔罐或按摩。
(图文来自网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