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早期预防
各位家长朋友们,每年5--7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季节,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全面做好手足口病的防范工作。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常见于春末夏初,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份,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手足口病”主要是以婴幼儿发病为主,青少年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如何早期识别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最典型最早期的表现是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以上。宝宝表现为恶心、呕吐、咳嗽、流口水,还不爱吃东西。幼儿口腔粘膜会出现一些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也出现丘疹或疱疹,一般有米粒或绿豆样大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无明显瘙痒感。有的患儿肛门周围也会出现类似皮疹样的疹子,家长可以根据以上症状来判断。
手足口病的特点是什么?
1、爱“攻击”宝宝
手足口病病毒的主要攻击对象是4岁以下的孩子,尤其以1~2岁婴幼儿为主。生病后,孩子一般会持续发热,热程为2~7天不等。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伴有嘴角痛、咽喉痛、流口水,不爱吃东西。几天后,手、足、口、屁股等部位会出皮疹。
2、多种传染途径
手足口病容易传染,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的。病菌主要通过口腔进入肠道,传染媒介可以是食物、水、唾液、空气、脏手、玩具等。另外,宝宝喜欢舔手,或者尝尝这个摸摸那个,脸对脸亲密说话,所以宝宝之间打个喷嚏就会被传染。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
其实预防手足口病发生的关键是平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幼儿园里,我们会时刻督促宝宝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不喝生水、不食生冷和不净食物的好习惯。但是宝宝回家后,也需要家长多注意这些问题了。
在幼儿园里,我们会给宝宝多吃新鲜含有维C的蔬菜和瓜果,加强孩子的营养,增强他们的抵抗力,在家中我们要多为幼儿准备。
在幼儿园里,老师们会经常开窗通风,每天紫外线灯空气消毒。还会每天把宝宝用过的生活用品、玩具、餐具或其他用品彻底消毒。一般常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或煮沸消毒。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晒。家长们在家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经常通风,勤晒衣被,还可以把宝宝的生活用品、玩具等经常消毒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幼儿园里我们会安排宝宝们合理的休息时间,适当的活动,避免日光曝晒,防止因过度疲劳而降低抵抗力。家长们也要注意平时不要让宝宝在正午的时候出去玩,也不要玩的太累。早晚天气比较凉,注意给宝宝适当的增减衣服。
在幼儿园里,老师接触宝宝前、更换尿布及处理粪便后都会认真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都会掩住口鼻。“手”是重要的传染源,请家长们一定要牢记!
最后,请家长们注意,在流行期间不宜带宝宝到人群拥挤、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防止宝宝与患儿亲密接触(如亲吻、拥抱、共用餐具等),以减少被感染机会。
如果宝宝患病,如何护理呢?
1、请家长们放心,如果在幼儿园里发现手足口病,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将生病的宝宝隔离。如果宝宝患病后,我们会建议宝宝留在家中休息,直到热度、皮疹消退及水泡结痂。一般需隔离2周。
2、宝宝的玩具、生活用品、餐具、衣被等物品还要按照手足口病的预防来消毒,宝宝的粪便需经含氯的消毒剂消毒2小时后倾倒。
3、宝宝居室内应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居室内应避免人员过多,禁止吸烟,防止空气污浊,继发感染。
4、宝宝一周内应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宝宝因发热、口腔疱疹,胃口较差,不愿进食。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
5、应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
6、宝宝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应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床铺应平整干燥。剪短宝宝指甲,必要时包裹宝宝双手,防止抓破皮疹。
7、臀部有皮疹的宝宝,应随时清理患儿的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8、疱疹破裂者,局部可涂擦1%龙胆紫或抗菌素软膏。
9、手足口病一般为低热或中等度热,无需特殊处理,可让患儿多饮水。如果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退热剂。
手足口病的愈后如何呢?
一般情况下,宝宝生病7~10天后疱疹愈合,不结痂,不留瘢痕。但有极少数病情严重的宝宝可并发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手足口病的防治不能忽视。
家长朋友们,以上就是关于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平时给宝宝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勤洗手,这才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另外,家长绝不能隐瞒病情,应在第一时间告知幼儿园,以免耽搁宝宝的治疗。
孩子的健康平安是我们的最大的心愿,请家长朋友们和我们一起高度重视手足口病的预防工作,为了全园宝宝的健康,更为了每个家庭的宝贝,为他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白癜风好了?面部白癜风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