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林欢医院感染科华山培元学员

医院抗生素研究所

患者,女性,62岁,上海人

主诉:反复发热伴中下腹痛3周余;

现病史:患者.05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Tmax38℃,伴有中下腹疼痛,无头晕、头痛,无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尿痛,无皮疹,予中药(具体药物用法不详)治疗后体温反复。05.28体温达40℃,伴有畏寒、寒战,四肢乏力,且中下腹疼痛。05.30医院门诊就诊,血常规:WBC6.26*10^9/L,N%91.3%↑,L%7.3%↓,CRP.8mg/l↑,PCT0.21ng/ml;胸部CT:两肺散在炎症,两肺结节及陈旧灶;左锁骨上区、右肺门及纵膈、腹腔多发肿大淋巴结;左侧胸膜增厚,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少量心包积液;全身淋巴结B超:腹膜后及左肾门区多发淋巴结肿大。05.30-06.02莫西沙星0.4givgttqd治疗5天,体温仍反复。06.04我院门诊就诊,血常规:WBC5.06*10^9/L,N%88.7%↑,L%9.7%,HBg/L,CRP.46mg/l↑,PCT0.12ng/ml,ESR21mm/h↑。血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滴度1:1;血G试验、GM试验正常;血培养阴性.上下腹CT(06.07):胰腺头颈部略肿胀,下方脂肪间隙多发渗出,腹腔内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胃窦部胃壁略增厚,盆腔积液。06.04-06.10美罗培南1.0givgttq8h抗感染治疗6天,体温仍反复。为进一步诊疗,拟“发热”待查收入,.06.11收入我科。

既往史:

传染病史:年诊断结核病,四联抗结核1年;年10月颈部淋巴结结核(淋巴结活检),四联抗结核22月;年08月皮肤脓肿分枝杆菌感染(皮肤活检+二代测序),口服克拉霉素+莫西沙星治疗后好转。年9月右肘关节外侧出现脓肿破溃,年12月出现左下肢新发病灶,予头孢美唑联合阿米卡星治疗,口服克拉霉素联合莫西沙星6月后皮肤病灶痊愈。

手术史:年外院行阑尾切除手术;年行外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慢性HPV感染)激光术,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EEP术。

过敏史:患者诉造影剂、链霉素、氟康唑、伏立康唑过敏。

系统回顾:年发现白细胞下降,服用利可君升白细胞10余年;年06月皮肤脂膜炎(皮肤活检),抗感染治疗好转;年11月结节性血管炎(皮肤活检),服用白芍总苷与复方甘草酸苷治疗3年;年3月皮肤小叶性脂膜炎,医院风湿科住院期间送检乳胶凝集试验1:40,结合肺CT,考虑肺隐球菌感染,曾氟康唑、氟胞嘧啶治疗2周,期间出现全身散在皮疹伴瘙痒,排除颅内感染后,停药随访血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滴度1:1-1:2,年06月05复查滴度1:1;

流行病学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查体:

神清,精神可,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廓外形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额外心音或心脏杂音。腹软,中下腹压痛、反跳痛,肝脾未及,肝肾区叩击痛(—),双下肢未见明显水肿。颈软,脑膜刺激征(—),四肢病理征未引出。

病史特点:

1.老年女性,急性病程;

2.反复发热3周余,Tmax40℃,伴畏冷、寒战、中下腹疼痛,查体中下腹压痛、反跳痛;

3.辅助检查:①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白细胞总数正常,降钙素原、血沉略升高;②胸部CT提示两肺散在炎症,双肺结节及陈旧性病变;③上腹部CT提示胃窦胃壁略增厚;④CT、彩超提示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

4.治疗史:莫西沙星5天,美罗培南6天,疗效不佳;

-05-30外院门诊CT

入院诊断:发热待查(FUO):患者,反复发热,最高体温达40℃,大于3周,外院及本院门诊系统性检查,发热原因尚未明确。

发热待查三大类疾病:

1.感染性疾病:

①细菌性感染:患者,反复发热3周余,伴中下腹痛,查体:中下腹压痛、反跳痛,我院及外院急诊查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沉、降钙素原略升高,CT提示两肺散在炎症,需考虑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其无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呼吸系统症状体征,上下腹CT未见腹腔感染病灶,门诊予莫西沙星、美罗培南,可覆盖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腹腔感染常见致病菌,疗效不佳,依据不足;

②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反复发热3周余,常规抗感染治疗,疗效不佳,肺部CT提示陈旧性病灶,需考虑特殊病原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最为常见,其外院CT肺部未见结核病灶,门诊CT、彩超提示全身多发肿大淋巴结,考虑淋巴结结核可能,需进一步行淋巴结活检,以明确;

③隐球菌:我院门诊查血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滴度1:1,其滴度低,隐球菌常见感染部位肺部及中枢,外院门诊肺部CT未见隐球菌病灶,中枢隐球菌感染常颅高压表现,该患者无头痛、呕吐、颈抵抗等表现,依据不足。

2.肿瘤性疾病:

①实体器官肿瘤?

我院门诊上腹部CT示胃窦胃壁略增厚,腹腔内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需考虑胃恶性肿瘤伴淋巴结转移,需进一步完善电子胃镜检查,以明确;

②血液系统肿瘤:目前暂无血液系统肿瘤依据,有待骨髓穿刺活检进一步明确;

3.结缔组织疾病:该患者老年女性,发热原因不明确,无皮疹、关节肿痛、脱发等结缔组织病常见临床表现,考虑结缔组织病可能性小,需完善相关抗原、抗体检查,进一步明确;

1、感染性疾病:

血常规:白细胞6.11*/L,中性粒细胞%91.5%↑,CRP.00mg/l↑,PCT0.17ng/ml;血沉61mm/h↑;

血培养阴性;血二代测序未见明显异常;

血隐球菌抗原弱阳性;

血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阳性;

肺部CT:两肺纹理增多及少许条索,双侧胸腔积液;

心超:极少量心包积液;

入院复查肺部CT未见明显感染病灶,进一步排除肺部感染,心超未见心脏瓣膜赘生物,不支持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血沉升高、血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阳性,进一步支持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有待淋巴结活检,进一步明确。

2、结缔组织病:

自身抗体:SS-A/Ro52弱阳性,余自身抗体未见明显异常;类风湿因子分型阴性。追问病史,患者诉口干、眼干5年,眼科会诊提示干眼;SSA、Ro52弱阳性,考虑干燥综合征可能,请眼科会诊提示干眼,需进一步完善唇腺活检以明确,患者暂予拒绝。

3、肿瘤性疾病:

血肿瘤标记物:CA:.2u/ml,CA15-3:30.14u/ml,余肿瘤标记物未见明显异常;

颈部CT:甲状腺占位,必要时增强,双侧锁骨上窝结节,考虑淋巴结肿大可能。

甲状腺、乳腺、腹部、泌尿系、妇科超声:甲状腺两叶多发结节,TI-RADS3类;双侧锁骨上、后腹膜淋巴结异常肿大;胸、腹腔积液;胆囊结石;双肾囊肿。

CA、CA多见于卵巢、乳腺恶性肿瘤,乳腺、妇科彩超未见恶性占位,实体恶性肿瘤依据不足。

骨髓穿刺活检:

涂片:增生性骨髓象,以粒系、巨核系为著,粒系左移,部分伴毒性改,红系轻度增生,部分有血红蛋白充盈不足,铁染色示有铁利用障碍;片上可见少量单核巨噬细胞及浆细胞;

流式:骨髓未见明显异常造血淋巴细胞群;

活检:7-8个髓腔,3-4个髓腔内造血组织约占60%,组织有挤压,纤维组织增生,粒红比例升高,粒系左移,红系数量减少;

骨髓培养阴性。

血液科示暂无血液系统肿瘤依据。

外院及本院多次查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

06.15日行右锁骨上淋巴结活检,并送检病原学。

结果回报:

印片:右锁骨上淋巴结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查见大量抗酸杆菌,形态倾向结核杆菌。细胞形态学描述: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大部分细胞溶解变性坏死,可见一些灰蓝色污秽感样坏死物,抗酸染色查见大量抗酸杆菌。

淋巴结组织结核X-pert阴性。

淋巴结组织细菌、真菌培养阴性,抗酸染色1+。

06.17淋巴结组织二代测序回报:堪萨斯分枝杆菌(序列数7条)。

诊断:淋巴结堪萨斯分枝杆菌感染

治疗与转归:

结合淋巴结活检及二代测序结果回报,06.17始予克拉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治疗,治疗过程中出现恶心、纳差胃肠道反应,分别于06.21克拉霉素减量,06.23调整为阿奇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治疗,恶心、纳差无缓解,06.27调整为异烟肼+乙胺丁醇+利福平治疗。经上述治疗后,患者体温逐步下降,下腹痛及中下腹压痛、反跳痛缓解。病人反复病原菌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脓肿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隐球菌、人乳头瘤病毒),无中性粒细胞减少、艾滋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免疫抑制治疗,考虑存在先天性免疫功能缺陷,-07-20抽血送儿童医学中心行免疫缺陷相关基因检测。

该患者存在GATA2基因杂合突变。

1、本案例患者急性发热,中心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标高,外院经验性覆盖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不典型病原菌治疗后,疗效不佳,需警惕特殊病原菌治疗,其最常见的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淋巴结活检病理示干酪样坏死,见大量抗酸杆菌,形态倾向结核杆菌,如果没有二代测序的情况下,很可能会误诊为淋巴结核,而延误治疗。二代测序很好的弥补了非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率低、时间长的不足,往往72小时即可出报告,特异性高,对于早期精准治疗,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2、本案例患者经抗非结核分枝杆菌治疗后,体温逐渐下降,症状、体征缓解,大多数情况下,诊疗及治疗往往止步于此。作为感染科医生,该患者丰富的既往史,反复不同病原菌感染,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考虑其是否存在着先天性免疫缺陷,进一步完善免疫缺陷相关基因检测证实该患者存在GATA2基因杂合突变。患者虽未行唇腺活检明确干燥综合征,但患者之后随访中,复查SSA转阴性,不排除原发病导致该项指标升高。从而,可以用一元论解释该患者白细胞减少症、外阴及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反复不同病原菌感染的真正幕后推手,以及后期大概率会发展成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严重后果,指导其定期监测骨髓情况,建议其直系亲属完善GATA2基因测序检测。

患者多次罹患发病率并不高的感染,不能仅仅归于“运气不好”,基因检测找到了患者感染与非感染病的根源,提醒我们先天免疫缺陷在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应予以重视。

一、GATA2基因缺陷概述

年,Hsuetal[1]首次在单核细胞减少和分枝杆菌感染(monoMAC)综合征患者中发现了锌指转录因子GATA2的杂合突变。进一步的研究已经证实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缺失(DCMLdeficiency)综合征[2]、家族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骨髓白血病(MDS/AML)[3]和原发性淋巴水肿伴骨髓增生异常(Emberger)综合征[4]中存在GATA2突变。目前认为这几个综合征为同一基因缺陷病的不同临床表现。GATA2缺陷是由GATA-2基因杂合突变所致,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或散发[1]。GATA2基因广泛表达于造血干细胞、祖细胞及肥大细胞中,在造血干/组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5]。GATA2蛋白的丢失会导致造血干细胞和祖细胞数量丢失和功能障碍,这种耗竭导致以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减少为表现的血细胞减少症,进而导致的免疫缺陷和肺泡吞噬细胞功能障碍,导致感染以及肺泡蛋白沉积症,感染以人乳头瘤病毒、非结核分枝杆菌、真菌感染为主,总体而言,这些因素导致骨髓应激、细胞减少、骨髓衰竭,易发展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细胞白血病[6]。

临床表现

GATA2基因缺陷临床表现广泛,个体差异大,年MatthewCollinetal[7]对来自北美和欧洲的两个队列研究GATA2突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临床进展进行总结,确定了以血液、感染、肺、皮肤、肿瘤、血管和淋巴管为主的广泛临床特征。

特征

细节

发病率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二次突变

30-50%MDS

平均发病年龄30岁

90%终身风险

疣,严重病毒感染

人乳头瘤病毒(HPV)

疱疹病毒

60-70%HPV,10-20%为播散性

CMV、EBVorVZW

肺泡蛋白沉积症(PAP)

或肺功能下降

肺泡蛋白沉积症

肺动脉高压

弥散性肺炎

18%肺泡蛋白沉积症

10%肺动脉高压

50%肺功能下降

14%肺炎

分枝杆菌或真菌

非结核分枝杆菌

曲霉菌病

组织胞浆菌病

20-50%非结核分枝杆菌

16%曲霉菌病

9%组织胞浆菌病

复发性上呼吸道感染

耳炎

鼻窦炎

10-20%

自身免疫表现

脂膜炎

狼疮样关节炎

甲状腺功能减退

肝炎/PBC

30%脂膜炎

总人数达50%

固体肿瘤

人乳头瘤病毒相关

乳腺癌

EBV相关

20-35%上皮内瘤变

35岁的女性中有22%患乳腺癌

其他皮肤癌10%

淋巴水肿

儿童或青少年时期

11-20%

血栓症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导管相关

25%的总体风险

听力下降

先天性

20%

早产

/

33%

BritishJournalofHaematology,,,-

1.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MDS在GATA2缺陷中常见,终身风险为90%[7],常伴有细胞遗传学二次突变,一般为7号染色体单倍、8号染色体三倍和1号染色体三倍[8]。遗传性GATA2突变在儿童MDS中占7%,约72%患有MDS和7号染色体单倍的青少年携带潜在的GATA2突变[9]。

2.感染:以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最常见,约70%患者可出现人乳头瘤病毒感染,10-20%为播散性,巨细胞病毒、EB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相对少见。20-50%可发生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常呈播散性及难以控制。真菌感染以曲霉菌、组织胞浆菌病为主。NK细胞具有抗肿瘤、抗感染、免疫调节功能。NK细胞数量减少,导致患者易感染细菌、真菌、病毒。

3.肺功能障碍:18%的患者出现肺泡蛋白沉积症,主要表现为限制性通气障碍和弥散障碍[7]。若同时有肺部感染,患者可发生呼吸困难或呼吸衰竭。

4.淋巴水肿:GATA2基因是淋巴管瓣膜发育和维持所必需的,GATA2突变可引起原发性淋巴水肿[10]。多数发生在儿童或者青少年时期,文献报道最早发生年龄为出生5个月[7]。

5.固体肿瘤:主要与HPV感染相关,20-35%出现上皮内瘤变。35岁的女性中有22%患乳腺癌,具体机制尚未明确[7]。

6.其他临床表现包括:脂膜炎、血栓形成、感音神经性耳聋、流产等。

GATA2缺陷患者临床表现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发病年龄范围大,首发临床症状的中位年龄为20岁(5个月至55岁)[7],大多数在青春期和成年人早期,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到危及生命的感染、呼吸衰竭和白血病,涉及多个临床科室,给临床早期诊断带来很大的困难,然而部分临床表现具有特异性,为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特异性临床表现

1.皮肤:四肢和生殖器疣为皮肤科常见疾病,约70%GATA2缺陷患者患有皮肤疣,常在诊断GATA2缺陷数年前就出现,多为顽固性,部分可为播散性,持续性HPV感染可发展成HPV相关鳞状上皮内病变、鲍温样丘疹病、侵袭性鳞状细胞癌[10]。本案例患者,已有外阴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提示其HPV感染严重,且久远。高达三分之一的GATA2缺陷患者有结节性红斑或脂膜炎,通常发生在下肢[11]。然而皮肤结节性红斑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常见临床表现,当出现该表现时,应高度怀疑是存在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本案例患者年始反复出现四肢红肿、皮下硬结,多次行皮肤活检,先后诊断脂膜炎、结节性血管炎,其在年皮肤活检病理组织送检二代测序提示皮肤脓肿分枝杆菌感染。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随着GATA2缺陷的进展,出现了许多特征性表现,使其易与散发性MDS区分,主要的特征为家族史、血细胞减少、发病年龄轻(中位年龄21-33岁)、非典型感染(HPV、NTM、真菌)、骨髓增生减低、异常巨核细胞和骨髓纤维化[7]。

A:骨髓增生减低;B:分叶核巨核细胞

3.肺泡蛋白沉积症(PAP):肺泡蛋白沉积症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是肺泡内表面活性物质的进行性积累,导致低氧性呼吸衰竭,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典型的CT表现为双侧肺泡磨玻璃影,叠加小叶间隔增厚,呈马赛克症,称为“碎石路征”。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的蛋白样物质确诊。成年人90%的肺泡蛋白沉积症与抗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GSF)抗体产生有关,而GATA2缺陷患者的GM-GSF抗体阴性,且在肺泡灌洗中找到的巨噬细胞数量正常,提示其发病机制为巨噬细胞功能障碍[12]。

4.淋巴水肿:与大多数先天性淋巴水肿不同,后者在幼儿开始走路时会在双侧发生,而GATA2突变的患者通常为单侧肢体肿胀。

实验室检查

血细胞减少:GATA2缺陷的基因携带者,在出生时血细胞和免疫功能是正常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树突状细胞、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进行性丢失。血细胞的丢失常伴随FLT3配体升高,随着患者发展为MDS而下降,FLT3配体的监测有助于识别和评估GATA2突变患者的预后[13]。然而,这种表现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重度单核细胞减少症是显著及一致的特征,但只出现在疾病发展的后期[11]。与其他骨髓衰竭综合征不同,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是罕见的早期表现。

诊断

反复感染,以人乳头瘤病毒、非结核分枝杆菌、真菌为主,或GM-GSF抗体阴性肺泡蛋白沉积症即可初步疑诊,实验室检查提示单核细胞、NK细胞、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减少,结合GATA2基因序列检测可确诊。但由于患者之间个体差异比较大,患者可只表现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或急性白血病,或只表现为持续性感染,目前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

治疗

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移植(HSCT)在治疗GATA2缺陷方面非常有效。HSCT可恢复GATA2缺陷患者的正常造血功能,解决MDS,清除长期存在的潜在感染以及解决肺泡蛋白沉积症和肺动脉高压。MarkParta,etal报道22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随访24个月的无病生存率为86%[14]。

预防

对于GATA2基因突变携带者,监测血常规,一旦出现血细胞减少,即可开始口服阿奇霉素的预防NTM治疗。尚未患疣者可接种HPV疫苗。

[1]HsuAmyP,SampaioElizabethP,KhanJaved,etal.MutationsinGATA2areassociatedwiththeautosomaldominantandsporadicmonocytopeniaandmycobacterialinfection(MonoMAC)syndrome..,(10):-5.

[2]DickinsonRachelEmma,GriffinHelen,BigleyVenetia,etal.ExomesequencingidentifiesGATA-2mutationasthecauseofdendriticcell,monocyte,BandNKlymphoiddeficiency..,(10):-8.

[3]ChristopherNHahn,Chan-EngChong,CatherineLCarmichael,etal.HeritableGATA2mutationsassociatedwithfamilialmyelodysplasticsyndromeandacutemyeloidleukemia.,43(10):-.

[4]PiaOstergaard,MichaelASimpson,FionaCConnell,etal.MutationsinGATA2causeprimarylymphedemaassociatedwithapredispositiontoacutemyeloidleukemia(Embergersyndrome).,43(10):-.

[5]RodriguesNP,TippingAJ,WangZ,etal.GATA-2mediatedregulationofnormalhematopoieticstem/progenitorcellfunction,myelodysplasiaandmyeloidleukemia[J].IntJBiochemCellBiol,,44(3):-.

[6]LisaJ.McReynolds,KatherineR.Calvo,StevenM.Holland.GermlineGATA2MutationandBoneMarrowFailure..

[7]MatthewCollin,RachelDickinson,VenetiaBigley.HaematopoieticandimmunedefectsassociatedwithGATA2mutation.,(2):-.

[8]PartaMark,ShahNiraliN,BairdKristin,etal.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forGATA2DeficiencyUsingaBusulfan-BasedRegimen..,24(6):0-9.

[9]Dickinson,R.E,Milne,P,Jardine,L,etal.Theevolutionofcellulardeficiencyin

GATA2mutation[J].Blood.;,–.

[10]PolatA,DinulescuM,FraitagS,etal.SkinmanifestationsamongGATA2-deficientpatients[J].BritishJournalofDermatology,.

[11]VinhDonaldC,PatelSmitaY,UzelGulbu,etal.Autosomaldominantandsporadicmonocytopeniawithsusceptibilitytomycobacteria,fungi,papillomaviruses,andmyelodysplasia..,(8):-29.

[12]Matthias,Griese,Ralf,etal.GATA2deficiencyinchildrenandadultswithseverepulmonaryalveolarproteinosisandhematologicdisorders.[J].BmcPulmonaryMedicine,.

[13]DickinsonRachelE,MilnePaul,JardineLaura,etal.TheevolutionofcellulardeficiencyinGATA2mutation..,(6):-74.

[14]MarkParta,NiraliN.Shah,KristinBaird,etal.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forGATA2DeficiencyUsingaBusulfan-BasedRegimen.,24(6):0-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lc.com/wazlyy/12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