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自我调养法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上

百病自我调养法---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上)4.肾炎

肾炎是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临床上有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肾炎多见于儿童,常发生于感染后,尤以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感染后多见;起病急、病程短,主要表现为血尿、蛋白尿、少尿、水肿、高血压及氮质血症,积极治疗预后较好,少数可发展为慢性肾炎。慢性肾炎多见于成年人,是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的免疫性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临床表现病程长,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有程度不等的贫血及肾功能损害,预后较差,晚期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肾炎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水肿”范畴,急性肾炎称为“风水”,风邪外袭、肺失通调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慢性肾炎水肿多因阳虚水泛所致。此外,湿热蕴结、气滞血瘀也可导致水肿。

(一)起居调养法

肾炎患者起居调养特别要注意两点,一是慎衣被,防风寒,避免感冒,不慎感冒,则可能加重病情;二是勿要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亦可加重病情。

(二)饮食调养法

肾炎患者的饮食应根据病情进行调养,轻症患者合并血浆蛋白降低时,可适当吃一些高蛋白食物,如鱼类、肉类、蛋类、奶类、豆及豆制品等,同时,还应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重症患者合并尿毒症时,不应吃高蛋白食物,以免加重病情。浮肿明显者可多食萝卜、冬瓜、赤豆、西瓜、黑豆、丝瓜等有利尿作用的食物。兼见血尿者,可食莲藕、白菜根、花生、茄子等有止血作用的食物。伴高血压者,可食芹菜、菠菜、木耳、黄豆芽、绿豆芽、鲜玉米等有降血压作用的食物。本病无论轻重如何,均应少食或不食含盐食物,以免水钠潴留,加重水肿。此外,还应避免吃刺激性食物,烟酒宜戒,尤其是烈性酒更应禁忌。食疗便方:

()黄芪0克,母鸡只(治净),加水炖烂,饮汤食肉。对脾肾不足,低蛋白血症之轻型肾炎适宜。

()鲤鱼条,黄豆50克,冬瓜00克,葱白适量。鲤鱼刮鳞去内脏,同黄豆、冬瓜共煮汤,调入葱末、食盐少许食用。每天剂,半月为疗程,对浮肿者适宜。

(3)芹菜00克,白糖0克。芹菜切碎挤汁,每次5毫升,加糖调味饮服。每天二三次,0天为疗程,伴高血压者适宜。

(4)绿豆0克,藕节0克,大枣0枚。上三味同煎服。每天次,0天为疗程,伴血尿者适宜。

(三)药物调理法

.常用验方

()玉米须50克,车前子0克(布包),生甘草0克。水煎服,每日剂,分两次服。适用于有水肿患者。

()黄芪50克,大枣5枚。水煎服,每日剂,分两次服。适用于气血亏虚,血浆蛋白偏低患者。

(3)大黄5~0克,滚开水冲服。适用于大便秘结而有氮质血症者,保持大便每日至3次即可。

.中成药方

可服用肾炎四味片,每次服6~8片,每天3次。必要时须配合利尿药治疗。

(四)针灸调养法

.体针疗法

取穴三焦俞、肾俞、水分、气海、复溜等,急性者加肺俞、列缺、合谷、风池、大椎;慢性者加脾俞、中脘、足三里、阴陵泉。上述穴位,每选3~7穴,急性者用泻法,慢性者用补法,且均可酌情施灸,间日次,0次为疗程。

.耳针疗法

取肾、脾、膀胱为主穴,水肿明显者加交感、神门等,有高血压者加神门、皮质下、内分泌。可留针0.5~小时,每日次,7次为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五)推拿调养法

取俯卧位,以捏法在膀胱经和督脉循行线上施行手法,每一手法由3遍增至5遍,多用轻缓的补法。也可做搓腰动作,用两掌根紧按腰部,用力上下擦搓,交替左右搓擦,动作要快而有劲,使局部发热。还可在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小肠俞、腰俞、腰眼、命门等用力按揉,以酸胀为度。仰卧位时,在腹部气海、关元等穴揉摩,以局部发热为度。

(六)气功疗法

宜行闭气入静功。行功要领:夜间4时起床,喝温开水毫升,排尿。然后到室外开阔的地方,面南而立,双手半握拳,拳心向内,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逆式呼吸,用鼻吸气,吸气时收腹扩胸,提肛门,提外肾,舌尖轻抵上腭,用意念引气至百会穴。吸完气后,闭气,闭气结束,舌尖缓慢放下,把口中津液分三次咽下,并用意念送至丹田。这时全身放松、口鼻同时呼气,微微鼓腹,意守丹田。如此反复练7遍为一段。休息片刻,如上法再练一段.每天练~小时。练功时不能硬吸猛呼,闭气时间也不宜过长。

4.急性尿潴留

急性尿潴留是指尿液充满膀胱,不能自行排出的外科急症。临床可分为梗阻性尿潴留、神经原性尿潴留和药物性尿潴留三型,但以梗阻性尿潴留多见。其临床表现为排尿困难。排尿困难的程度可由尿流缓慢无力、尿线变细、尿线中断、尿滴沥至完全排不出尿液。

本病属于中医“闭证”的范畴,即小便不通,欲解不能,病势较急。其病因与饮食肥甘、劳倦过度、房室不节、情志损伤,或瘀血、结石、肿块梗阻有关。临床可分为膀胱湿热、肾阳虚衰、中气下陷、水道闭塞等四型。各型临床症状如下。

膀胱湿热型:小便点滴不通或尿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口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肾阳虚衰型:小便滴沥不畅,排出无力,或尿闭,腰膝酸软无力,畏寒,舌淡,脉沉细等。

中气下陷型:小便欲解不爽,或尿少,或尿闭,纳呆、神疲、少腹坠胀。舌淡,脉弱等。

水道闭塞型:小便滴沥不畅,或尿如细线,时或中断,甚至尿闭。小腹胀满而痛,舌质暗或有淤斑,脉细。

(一)起居调养法

急性尿潴留患者生活起居应调畅情志,注意休息,避免劳动。并要保持镇定,积极配合医生,采取各种治疗措施。

(二)饮食调养法

急性尿潴留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另外,可酌情选用以下食疗方。

.膀胱湿热型:

①绿豆饮:绿豆适量,加水煮烂,调入少许白糖,饮服。②滑石粥:滑石30克(布包),瞿麦0克,入砂锅煎汁去渣,入粳米00克,共煮为粥,饮服。

.肾阳虚衰型:

黑豆酿梨:大雪梨个,小黑豆50克,冰糖30克。将雪梨柄处切挖一圆孔,黑豆洗净,装入梨孔内,再把梨柄盖上,蒸炖,水沸后40分钟即可食服。

3.中气下陷型:

①蚕豆冬瓜皮煎。蚕虫克,冬瓜皮00克。水煎服。②赤豆米粥。赤小豆30~50克,先煮烂,再加入粳米50~00克煮粥,加入白糖,调服。

4.水道闭塞型:

①荠菜车前汤。荠菜根30克,车前草30克,水煎服。②桃仁粥:桃仁0~5克,捣烂如泥,加水研汁去渣,同粳米30~50克煮烂成粥,服食。

(三)药物调养法

.中成药

膀胱湿热型可选八正散;肾阳虚衰型可选肾气丸,中气下陷型可选补中益气丸。

.常用验方

()膀胱湿热型用八正散加减:萹蓄5克,瞿麦5克,车前子0克(包煎),木通6克,灯芯6克,滑石30克,山栀子0克,大黄0克,甘草0克。

()肾阳虚衰型用加味肾气丸加减:熟地5克。官桂3克,山药5克,山茱萸0克,枸杞子5克,熟附子0克,茯苓5克,泽泻0克,丹皮0克,车前子0克,牛膝5克。

(3)中气下陷型用升陷汤加减:黄芪30克,柴胡5克,升麻5克,桔梗0克,白术5克,肉桂3克,茯苓5克,泽泻5克。

(4)水道闭塞型用桃仁承气汤:桃仁0克,大黄0克,芒硝3克,桂枝0克,甘草5克。

(四)针灸调养法

()体针:适用于实热证者,穴取阴陵泉、三阴交、中髎、次髎,反复捻转提插,强刺激。

()艾灸法:适用于虚证寒证或高龄者,取气海、关元等穴,用隔姜灸,每穴每次灸5分钟。

(五)推拿调养法

患者取平卧位,术者双手掌重合放于膨隆的膀胱顶部,先轻轻按摩3~5分钟,再用手掌由膀胱顶向下后方以适当力量持续挤压膀胱,嘱患者用力排尿。

(六)其他调养法

()流水诱导法:使患者听到流水的声音产生尿意而排尿,适用于神经原性尿潴留。

()取嚏疗法:皂角末0.3~0.6克吹鼻取嚏后,尿随之而出。

(3)灌肠疗法:取甘油60毫升加水至0毫升放入灌肠器内摇匀后,快速注入直肠内5~0分钟后嘱患者排便,尿液也随之排出。

4.3睾丸炎

睾丸炎临床上有急性化脓性睾丸炎和腮腺炎性睾丸炎两种,前者属中医学“子痈”的范畴,后者属“卵子瘟”的范畴。

急性化脓性睾丸炎起病急骤,初起仅感阴囊脱痛和下坠感,不久出现肿胀和剧烈疼痛,并向腹股沟和下腹部放射。一侧阴囊红肿灼热,皮肤紧张光亮,睾丸肿大,质地坚硬,压痛明显。若本病未能完全治愈可转为慢性病变,发作时起病缓慢,睾丸逐渐肿大,可触及硬结,疼痛轻微,偶感酸胀,阴囊不红不热,病程常达数月至数年,无明显全身症状。

腮腺炎性睾丸炎,多继发于腮腺肿痛之后5~7天,可同时出现高热、寒战、恶心、呕吐,睾丸红肿热痛,压痛明显,但不化脓。

(一)起居调养法

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阴部卫生,勤用温热开水清洗阴部,性生活应禁止。调畅情志,注意休息,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用布带托起阴囊。

(二)饮食调养法

患者忌食辛辣及酸味食品,宜于半流质或软食。以下二则食疗方可选用。

()绿豆衣0克,银花5克,冲开水代茶饮,每日剂。

()绿豆50克,白术30克,海带0克,白糖适量。先煮绿豆及海带至熟,再入米煮成粥,加糖调食。

(三)药物调养法

.抗生素治疗

急性化脓性睾丸炎急性期应进行抗生素治疗,可选青霉素、氨苄霉素、红霉素或先锋霉素等。

.中医分型治疗

()湿热下注型:睾丸肿痛,阴囊灼热,皮肤发红,痛甚连及少腹,发热恶寒、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常用方:枸橘汤加减。山栀0克,黄芩0克,金银花0克,连翘0克,柴胡0克,泽泻0克,枸橘0克,川楝子0克,荔枝核0克,玄胡0克。成脓者加穿山甲5克,白芷0克,皂刺0克。

常用中成药:龙胆泻肝丸,六一散。

()气滞血瘀型:睾丸肿大,扪之坚硬,疼痛轻微,日久不愈,阴囊肿大,皮色不变,亦不灼热,舌质暗红,或舌边有淤点,脉弦细涩。

常用方:复元活血汤加减。大黄0克,当归0克,桃仁0克,红花0克,穿山甲0克,瓜蒌根5克,柴胡0克,甘草5克,肿甚者加橘核0克,荔枝核0克。

常用中成药:橘核丸合田七片或云南白药。

(3)气血亏虚型:睾丸肿大,缠绵难愈,或溃后流清稀脓,阴囊不红不热,疼痛不甚,神疲乏力,头晕目弦,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

常用方:十全大补汤加减。黄芪0克,党参5克,茯苓5克,白术0克,熟地5克,枸杞子5克,菟丝子5克,当归0克,白芍5克,甘草5克。可加穿山甲0克,蒲公英5克。

常用中成药:十全大补丸、归脾丸。

(4)肝肾阴虚型:睾丸逐渐肿大,疼痛较轻,偶感酸胀,阴囊不红不热,将溃皮色褐红,溃后脓水稀薄,收口极慢,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常用方: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5克,山茱萸5克,茯苓5克,淮山5克,泽泻0克,丹皮0克,加半夏0克,夏枯草5克,橘核0克,荔枝0克。

常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二至丸。

3.外治法

()如意金黄散6克,用适量鸡蛋清或蜂蜜或凡士林调匀,敷于阴囊,纱布包裹,每日换药次。用于急性期。

()溃后用八二丹或九一丹药线引流,以金黄膏盖贴,脓尽后用生肌玉红膏。

4.单方验方

()鱼腥草60克,水煎,待凉后外洗阴囊,每日~次。

()夏枯草、昆布、白花蛇舌草各0克,黄柏、知母、丹参、牛膝、桃仁各0克,红花8克,水煎服,每日剂。

(3)蒲公英5克(鲜品60克),败酱草30克(鲜品60克),金银花5克,苦瓜(或丝瓜)5克。水煎服,每日剂,分次服。

4.4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是指肾盂、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部位发生细菌感染,又称尿路感染。临床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包括肾盂肾炎和输尿管炎,后者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其临床表现特点是:尿频、尿急、尿痛,可有血尿、脓尿,或腰及小腹痛,或发热;尿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中段尿培养可检出致病菌。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尤以女性为多见,如能及时诊断和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治疗不彻底,少数可转变为慢性。

本病多属中医“淋证”范畴,其发病在于湿热内蕴下焦,客于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小便不畅,进而膀胱热盛,热伤阴络,迫血妄行,反复发作还可损伤肾气,成为慢性劳淋。

(一)起居调养法

注意外生殖器的清洁卫生,是预防和辅助治疗尿路感染的最好方法,为此要做到:勤换内裤;解大便后擦肛门应从前向后擦拭;月经期间忌性生活;最好每天清洗外阴一次。此外,注意性生活卫生也很重要,行房前后应清洗外生殖器及排尿,可减少发生机会。

(二)饮食调养法

()大量饮水。饮水量增加可使尿量增加,有利于冲洗尿路,减少细菌在尿路停留繁殖的机会,也可减轻临床症状

()多食清热、利尿、解毒的食物,如西瓜、冬瓜、苦瓜、萝卜、绿豆、苡仁、马齿苋等。

(3)可进食碱性食物,使尿液碱化,对改善症状有益。酸性食物对病情不利,少食之。

(4)限制各种刺激尿道和肾实质细胞的食物,如含有酒精的各种饮料,辛辣调味品,以及含挥发油、辣素、草酸多的各种蔬菜,如韭菜、菠菜、蒜苗、洋葱等。

(5)患者有血尿时,可吃些凉血、止血的食物,如荠菜、藕、小蓟、木耳等。

(6)也可选用以下食疗方:①灯芯草0克,竹叶0克,苡仁50克。将灯芯草和竹叶水煎挤汁,加苡仁煮粥,粥成加冰糖调味可食。有利尿解毒之作用。②鸭跖草5克,苡仁50克,冰糖适量。用鸭跖草煎水取汁碗,苡仁煮粥碗,粥与药汁调匀后加冰糖调味可食。有清热解毒利尿之作用。

(三)药物调养法

.常用验方

()蒲公英5克,马鞭草5克,灯芯草5克。水煎服,每日剂,分次服。

()竹叶0克,甘草梢0克。两药共制粗末,以沸水冲泡代茶饮。

(3)生地黄5克,木通5克,淡竹叶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天剂,分次服。

(4)石韦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水煎服,每日剂,分次服。

.中成药方

可用三金片治疗,每次服3片,每日3次。必要时加用抗生素。

(四)针灸调养法

.体针疗法

主穴取肾俞、膀胱俞、中极。膀胱湿热者加三焦俞、水道、阴陵泉、三阴交;肝肾阴虚者加太溪、关元、肝俞;脾肾阳虚者加脾俞、气海、关元;气阴两虚者加气海、太溪、三阴交。针刺方法:背俞穴进针寸,施平补平泻法;气海针寸,施补法;阴陵泉、三阴交施提插捻转之补法。每日可施术次,0天为疗程。

.耳针疗法

主穴选肾、膀胱、脑点、交感。配穴选脾、内分泌、皮质下、肺、三焦。先在肾区探测敏感点,用皮内针揿入固定,埋针~3天,间隔天,再行第次,两耳同时施术,7次为疗程。症状缓解后,可改用耳压疗法。

3.拔罐疗法

急性期一般不用拔罐疗法。慢性阶段可酌情选用。部位常在腹部、背部、下肢选择。腹部:神阙穴左右旁开横指拔两罐,神阙下每隔横指拔罐;背部:命门左右旁开横指拔罐,由此穴向上、向下每隔横指各拔罐;下肢:足三里下横指,三阴交上横指各拔~罐。

(五)按摩调养法

.实热证按摩法

患者俯卧,揉背部之肾俞、脾俞、肺俞、膀胱俞。也可取仰卧,揉大小腿内侧三阴经,同时拿揉天枢穴,点按中极、太溪、三阴交、交信穴。

.虚寒证按摩法

患者俯卧,术者在其腰背部推按数次,再点按肺俞、脾俞、肾俞、大肠俞各半分钟,然后用手掌揉腰骶部数次,痛点部多施手法。也可取仰卧位,术者揉其腹部,再提拿小腹部肌肉数次,使小腹及膀胱区有热胀感,然后以手掌在小腹部运摩3~5分钟,再点按中极、足三里、三阴交穴各半分钟。

(六)气功调养法

可用朝天吐纳功法。取站立位,两手背于腰后,内劳宫穴与肾俞穴相对,上身向后仰,眼看天,同时吸气,仰至0°~50°时,气吸促,挺胸,不可憋气。继之将上身逐渐复直,同时呼尽气。如此反复做5分钟。









































白癜风的初期症状表现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lc.com/wazlyy/5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