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硬结病 > 基本常识 > 号外针对我国糖友首份糖尿病膳食指南出来 >
号外针对我国糖友首份糖尿病膳食指南出来
良好的膳食模式是保证营养充足的基础。最新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结合中国居民膳食的实际情况,遵循以食物为基础的原则,充分考虑食物多样化,并修定和完善了年的宝塔,使其更加科学化及符合实际要求。旁边的文字注释标明了在每日所需能量?kcal之间时,一般健康成年人每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平均范围。
针对糖友,年5月22日中国营养学会发布了首份糖尿病膳食指南,这次指南(8条核心推荐)的发布很有意义。糖尿病作为与膳食营养关系最为密切的慢性病之一,合理的饮食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发展,在“糖尿病治疗的五驾马车”中,“营养治疗”是最基本和重要的措施,尤其是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采用营养治疗,即可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
第一条:吃动平衡,合理用药,控制血糖,达到或维持健康体重
合理饮食,坚持运动。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坚持日常身体活动,体育运动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增强胰岛素敏感度,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建议每周至少进行分钟中等强度(达到最大心率50%—70%)的体育运动,为了达到治疗和预防的效果,每周至少运动3天以上,而且不能连续两天以上不进行运动。要控制腰围,预防腹型肥胖,男性腰围不超过90cm,女性不超过85cm,成年人体重指数(BMI)应该控制在18.5?23.9kg/m2之间。
(1)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食物应该要多样,结合我国膳食特点,碳水化合物需占总能量45~55%,选择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建议每日主食量为?克,肥胖者控制在克?克。
(2)控制脂肪摄入:脂肪占20~30%,饱和脂肪酸(S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均应小于1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提供10%~15%。
(3)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注意蛋白质互补,适当的进行搭配。
(4)丰富维生素及矿物质:适量补充维生素D、B1、B2、E、镁、锌等。
(5)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的摄入量为每天25-30克。
第二条: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谷物、杂豆类占1/3
主食需定量(摄入量因人而异),食用多种粮谷类食物,比如大米、面粉、玉米、大麦等可以换着吃,并注意粗、细粮搭配,杂豆类品种有赤豆、芸豆、绿豆、豌豆、鹰嘴豆、蚕豆等;稻米、小麦、玉米、大麦、燕麦、黑麦、黑米、高粱、青稞、黄米、小米、荞麦、薏米等,如果加工得当均是全谷物的良好来源。
等值谷薯类的交换份表
每份谷薯类食品提供蛋白质2g,碳水化合物20g,能量90kcal
食品名称
重量(g)
食品名称
重量(g)
大米、小米、糯米、薏米
25
干粉条、干莲子
25
高粱米、玉米渣
25
油条、油饼、苏打饼干
25
面粉、米粉、玉米面
25
烧饼、烙饼、馒头
35
混合面
25
咸面包、窝窝头
35
燕麦片、莜麦面
25
生面条、魔芋生面条
35
荞麦面、苦荞面
25
马铃薯
各种挂面、龙须面﹑通心粉
25
湿粉皮
绿豆、红豆、芸豆、干豌豆
25
鲜玉米(1个,带棒心)
第三条: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
绝大多数蔬菜的升糖指数明显低于水果,建议每日新鲜蔬菜摄入量克,深色蔬菜至少占1/2,其中绿叶菜不少于70克;两餐之间选择低GI的水果为宜,如:小国光苹果﹑柚子﹑梨等。
第四条:常吃鱼禽,蛋类和畜肉适量,限制加工肉类
畜肉类包括猪、羊、牛、驴等的肌肉和内脏,脂肪含量较高,饱和脂肪酸较多。其中猪肉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应适量食用。
每周不超过4个鸡蛋、或每两天1个鸡蛋,不弃蛋黄。研究表明,鸡蛋摄入(每周3-4个)对血清胆固醇水平影响微弱。
限制腌制、烘烤、烟熏、酱卤等加工肉制品的摄入。
熏制食品的熏烟中含有多种化合物,有些已证明有致癌作用,如环芳烃类和甲醛等,在熏制过程中可污染食品,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
第五条:奶类豆类天天有,零食加餐合理选择
保证每天毫升液态奶或者相当量的奶制品的摄入;重视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零食可选择少量坚果,但每天别超过25克。
第六条:清淡饮食,足量饮水,限制饮酒
烹调注意少油少盐,成人每日烹调油25克左右,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推荐饮用白开水,每天饮用量0?毫升;饮料可选淡茶或咖啡。不推荐糖尿病患饮酒,因为饮酒会减少正常饮食的摄入,酒精吸收快,不能较长时间维持血糖水平,且可使糖负荷后胰岛素分泌增加,对用胰岛素、降糖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低血糖。
第七条:定时定量,细嚼慢咽,注意进餐顺序
改变进餐顺序,先吃蔬菜再吃肉类,最后吃主食,细嚼慢咽。研究表明细嚼慢咽有利于唾液分泌,发挥唾液内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也可助减肥﹑减少食道疾病发生﹑减轻胃肠负担等优点。控制进餐速度,早晨15~20分钟,中﹑晚餐30分钟,餐次安排视病情而定。
第八条:注重自我管理,定期接受个体化营养指导
注重饮食控制、规律锻炼、遵医嘱用药、监测血糖、足部护理及高低血糖预防和处理等六方面的自我管理。定期接受营养医师和营养师的个性化专业指导,频率至少每年四次。
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在实施过程中,需要营养(医)师,根据个人营养状况﹑日常生活的饮食习惯,调整营养治疗方案,保证患者基本的营养需要,从而最终改善临床结局和生存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