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手足口病重症
这周路易因手足口病住院了,去年得过一次是轻症(入园记录系列(遭遇手足口病)),这次是可怕的重症。
周日中午开始发病,症状是高烧不退、嗜睡。
怎么个嗜睡法呢,从中午一点睡到晚上九点,起来吃了点东西又接着睡,睡到早上七点起来,吃了点东西又接着睡,到十点起来吃东西稍微活动了一下,下午两点又接着睡。基本上24小时都在睡觉,而平时他在家是不睡午觉的。
周日高烧39度多,退烧药效果很有限,温水浴物理降温能管用一小会。凌晨不知道几点钟,突然被路易的动静吵醒,发现他有肢体抖动,心跳特别快,哪都能摸到很明显的脉搏。当时睡得迷迷糊糊的,觉得是烧太高导致,给他吃了点退烧药又继续睡了。
第二天早上体温只有38度多,我们一看有好转就去上班了。下午病情又有恶化,一是温度又升高到39度多,二是路易吃东西说嘴巴痛,我们这才往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方面想,医院。
先医院,医生一看嘴里都是疱疹,手、足、肛门还没有疹子,说是疱疹性咽峡炎。验了个血,白细胞14点多,c反应蛋白66,高出正常值很多。医生说最近疱疹性咽峡炎经常合并细菌感染,开了点头孢就把我们打发走了,无视我说的嗜睡症状。
回家路上我开始查资料,先看了丁香医生整理的手足口病信息,看到重症的症状,开始觉得不对劲。
重症症状第一条,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度,且常规退热效果不佳。路易这次确实几乎都在39度多,而上次手足口病时,只有晚上才高烧一会。
重症症状第二条,一堆精神系统表现的症状,路易有的包括精神差、嗜睡、肢体抖动、无力。
当时手脚疹子还未出,我判断应该是手足口,可能有重症风险,于是又转回去找医生。听说还有过一次肢体抖动(我看了重症症状才想起来说),医生才重视起来,医院做腰椎穿刺。医院才知道,医院(医院),医院只能处理轻症。晚上10点,我医院。
住院,做腰穿检查是否合并脑炎,结果是临界值10,还不是脑炎,继续观察病情进展。重症发病很急的,我们发病一天半才来有点晚了,还好不算太晚。如果我们听医生的回去吃头孢,再过一夜可能就是另一个结果了,很后怕。
当晚就给路易用上了丙种球蛋白,病情稳定,嗜睡情况越来越好,经过五天的观察已经进入恢复期,没有进一步恶化。第六天提前出院了,回家继续吃药隔离。
手足口病持续高烧已经有重症风险,更别说嗜睡,医生只看过轻症根本没经验,只知道肢体抖动是重症症状,医院都不知道。哪怕是医院和儿研所的医生,照样可能误诊。我们隔壁病床就是被儿研所耽误的,无视嗜睡症状,看脑CT有异常才重视起来,医院,已经发展成脑炎,幸亏不是危重型。
手足口病怎么会这么严重?
同一类肠道病毒,有的是疱疹性咽峡炎,有的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又分为轻型、重型(神经系统受累)和危重型(心肺衰竭)。绝大多数人得的是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轻症,确实不严重。我也是经历了才知道重症有多危险,随时可能进一步发展,一旦发展成危重型,致死率就相当高了,目前还属于疑难杂症。
这个病发展有多快?危重型平均发病到确诊3天,确诊到死亡10小时。一般前五天内,重型也随时可能突然向危重型发展,医生说有的五分钟前还吃着饼干,突然就病情危急了。有的危重型发病一天就死了,即使第一时间就医,医院,即使碰上有经验的医生,也未必救得过来,还有死在转院路上的,更别说那些没处理过重型、医院和医生了。还有的病例特征很不明显,连疹子都没有,很容易误诊给耽误。碰上危重型又发展特别快的,孩子倒霉,医生也倒霉,也难怪现在很多过度治疗的。(经判断,医院对路易的治疗没有过度。)
手足口病目前主要在东亚流行。年1到7月,大陆确诊手足口病例万,死亡例。随着大家对手足口病的重视,死亡率已经降到万分之一了,前几年还有万分之二、三,在传染病中算比较低的。病毒刚被发现的早期,死亡率是很高的,七十年代保加利亚手足口病疫情致死率近6%,九十年代马来西亚手足口病疫情致死率超过1%。当然,这些统计是针对所有病例,如果是重症,死亡率就远不止这些了。
从医院医生的反应里,也感觉到这个病的危险,尤其是肢体抖动的危险性。听说有一次疑似肢体抖动,医生很夸张地责骂我们:“你们都觉得孩子医院,你们真是太心大了!”医生骂我的时候我还不以为然,谁知道肢体抖动这么严重呢,现在明白医生为啥骂我了,确实该骂。庆幸路易不是危重型,病情发展也不算快,否医院就耽误了,大周末的烧那么高医院,真是不应该。
如果怀疑神经系统受累,必须做腰穿确诊脑炎,医生才能对症处理。腰穿非常痛苦,我一开始也犹豫,问医生都说必须做,感觉不做很危险就做了。这个病还是疑难杂症,如果不做腰穿,医生所掌握的信息就太有限,拿捏不好怎么处理。路易这么多重症症状,确实得做腰穿。
我们大人难过得抱头痛哭,不只为孩子受的罪,还有对可能进一步发展的恐惧。之前怀孕生产都很顺利,路易身体好也没得过啥病,这是我们第一次面临可能失去孩子的风险。
PS:我毕竟不是专业医生,只能从患者家属的角度说说自己对这个疑难杂症的有限理解,仅供参考。
家长们能做什么?
如果是轻症,医院都可以不去,当然还是要隔离两周。
如果是非常急的危重型,家长再有智慧可能也没用。
如果家长能识别早期的重型和危重型症状,及医院(北京是医院),对防止进一步恶化、提高生存率还是很关键的。
记住重型和危重型的症状,孩子生病的时候多这么一根筋,可能能救孩子一命。
丁香医生的手足口病重症症状:其中3、4是危重型症状。
台湾的重症症状:
话说路易去年得过一次手足口病轻症,我当时也查过没有重症症状。可重症症状是什么,我根本没记住呀。以为重症离自己很远,没想到这么近。
希望大家吸取我的教训。
为什么要记住重症症状?因为识别重症不容易,很容易混淆。
手足口病也会有咳嗽,流鼻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且口腔疱疹、手足肛周疹子等提示手足口病的症状得过段时间才会出现,有的人都不长疹子,很容易误以为是感冒,很容易误诊延误病情。
路易这次就是这样。当他高烧并伴有类似感冒症状,也没有疹子,我完全没往手足口方面想,也没去查资料。
其实第一天娃爸有看到口腔里最初的三个小红点,还没看到疱疹,当时娃爸有一瞬间觉得可疑,当时忙着炒菜没去查,后来也没再较真。第二天上班,娃爸花了一分钟查到类似图片是疱疹性咽峡炎,再加上阿婆反应路易说嘴巴痛(已经长满疱疹),医院。
如果我记得“嗜睡”、“肢体抖动”是手足口病重症信号,医院了。
我们家多年来什么大病小病都自己查资料,小病防过度治疗,大病防耽误,去医院主要是获取化验、检查、医生问诊等信息,至于怎么治疗怎么用药我们都会查清楚,才能和医生对上话,识别不合理的地方。
我们还发现手足口病用药方面的问题。治疗口腔疱疹,医院开的是中药,我们看隔壁床另一个小孩用的利巴韦林,是自己买的,我们一看是西药还想去买,结果一查竟然副作用这么大,致贫血致畸致癌。一了解确实很多人在用,尤其手足口病,医生很喜欢开。利巴韦林千万别再用了。
很多人问我这病怎么得的,传染病肯定是被传染的,且很可能是幼儿园。潜伏期2-7天,上周天天上幼儿园,周末都没出门,去承德是10天以前了。幼儿医院探望过,说小班有几个疱疹性咽峡炎,他们幼儿园公关做得好,总经理负责安抚家长,园长负责安抚孩子,做得很到位。只要不是园方人为造成的疫情传播,我不会怪幼儿园,幼儿园能做的预防工作很有限,入园记录系列(遭遇手足口病)有详细讲过。
如果家长们提高对手足口病的基本认识,知道其可能致命的严重性,平时多注意预防,确诊通知园方,严格遵守隔离时间(隔离至所有症状消失后一周),病毒传播可能少很多。了解到严重性难免会焦虑,可以化焦虑为学习动力,无知只是掩耳盗铃。
经历了这次,路易有很大的成长。
开学季,老师发了好多孩子们吃饭、睡觉、活动的照片和视频,班里多了几个新面孔。路易看了说“没有我”、“想上幼儿园”、“想回家”,说着伤心了一小会,有点委屈得想哭,但没有发作。
第一天来经历了抽血、打吊针、做皮试和腰椎穿刺,路易好伤心说“我要回家”,这之后就没再说过,他明白自己生病了需要治疗。做腰穿的时候,医生说“你可以哭但不能动”,路易竟然能听明白配合,这次成长了很多。之前真的很担心,抽血的时候我们四个人都没按住,路易把针给碰掉了,做腰穿家属不能在场,只有两个护士按着。第二天来了另一个小朋友,也经历了一样的流程,路易看到还说:“这些我都经历过。”
医院,路易最喜欢看绘本《血液兄弟好样的》,最喜欢白细胞把细菌吃掉的场景,他很自信地扮演白细胞说:“小细菌,你们就等着被我吃掉吧,哈哈哈!”这给了路易力量感。无聊的时候,路易就看看墙上的钟表,大大个子(秒针)跑得很快,每次量体温路易都数着圈数。偶尔我需要离开一小会(比如去接热水),路易不让我走,我就让他当裁判,我和大大个子比赛,看我先回来还是大大个子先转一圈。
我四岁时也住过一次院,我还有记忆。那时候得的是肺炎,医院,听到医生说要住院,我很害怕。我为什么这么害怕呢?我那时候对“住院”这件事唯一的概念,是有一次听妈妈无意说起,有个阿姨开刀了在住院,也是那次,我知道开刀意味着要切开身体的某个部位再缝合。经验有限的我就以为,住院和开刀是划等号的。
我还记得当时自己的感受,我很害怕,以为自己要开刀,吓得撒腿就跑。跑着跑着,我心里明白病了不治会死的,还是得治,可我已经跑了怎么办呢?我心里暗暗想,我跑慢一点,这样爸爸妈妈就能追上我了。果然,还没跑到门口,我就被追上了,我还以为是自己得逞了。
不知道若干年后,路易会不会记得并说起这次住院的经历,好奇他会说些什么?
谢天谢地!
路易妈妈赞赏
人赞赏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治白癜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