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nbsp猪附红细胞体病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引起的猪和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热性、溶血性、急性血液寄生虫病,目前在我国广泛流行。(1)流行特点附红细胞体呈球形、逗点形、卵圆形、月牙:形等多种形态,直径0.2-1.5微米,最大可达2.5微米,附于红细胞表面或在血浆小作摇摆、扭转、翻滚等运动。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时,使红细胞变形为齿轮状、星芒状或不规则形(图3-7-1)。姬氏染色时,染成淡天蓝色,瑞氏染色时,虫体是蓝黑色。红细胞染虫率一般为50%-60%。该病多纤吸血昆虫、污染的针头、器械通过血液传播,也可经胎盘传染给仔猪。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以夏秋季多发。

图3-7-1猪附红细胞体病寄生在红细胞表面上的虫体,红细胞不整,边缘呈锯齿状,血浆内也有虫体寄生

(2)临床症状与病变附红细胞体病以高热、贫血、黄疽为主要临床特征(图3-7-2)。病猪体温升高,达40~C-42℃,稽留热型;精神沉郁,不愿走动,喜卧地,食欲降低或废绝;呼吸急促,心音亢进,两耳肿胀发绀,耳尖变干,鼻镜干燥,可视黏膜苍白或黄染,有轻度结膜炎症状。病猪便秘,粪球被覆有黏膜或黏液,严重时带血;后期尿液呈棕纤色(图3-7-3)。初生仔猪急性发作,表现为高热,可视黏膜苍白,耳尖,乃至全身发紫,出生后1小时左右开始死亡,1~3天全窝死光。30口龄左右仔猪发病多呈亚急性经过,可视黏膜苍门,耳尖成全身出现紫色斑,手压不褪色。成年猪多呈慢性经过,食欲下降或废绝,症状似猪瘟。怀孕母猪多表现流产,病程较长,多因贫血、缺氧、机体衰竭而死亡。死亡猪脐部、四肢内侧及腹下有出血或或出血斑。耐过的仔猪因生长而变为僵猪。后期常因继发感染肠炎而下痢。母猪性行为丧失,流产,生殖机能下降。

图3-7-2猪附红细胞体病患病死亡的猪皮肤苍白黄染,耳皮肤发绀图3-7-3猪附红细胞体病患病死亡猪的膀胱及棕红色尿液

对死亡猪进行剖检,其病理变化为:患猪腹下及叫肢内侧有紫红色出血斑(图3-7-4),全身淋巴结肿胀,切面外翻,有液体流出;急死亡病猪血液稀薄,部易凝固,各种黏膜及浆膜黄染(图3-7-5),胸腹部皮下脂肪轻度黄染,脾脏肿大1~2倍(图3-7-6),质软,表面有粟粒大的丘疹样出血结节或针尖大小的黄色点状坏死;肝稍肿大,表面有区域性坏死点(图3-7-7),肌囊肿大,肌汁黏稠;心肌熟肉样,心脏冠状沟脂肪轻度黄染;肺间质水肿、增生(图3-7-8),肾混浊肿胀,暗红色,质地脆;结肠、直肠黏膜有栗粒大小、深陷的溃疡。

图3-7-4猪附红细胞体病患病死亡猪的腹下出血,指压不褪色图3-7-5猪附红细胞体病患病死亡猪的内脏浆膜黄染图3-7-6猪附红细胞体病患病猪脾脏肿大。同日龄的健康猪与病猪的脾脏对照,上为病猪脾脏,增大1倍图3-7-7猪附红细胞体病肝脏有出血点,有灰白色坏死点图3-7-8猪附红细胞体病肺间质水肿、出血

(3)诊断根据贫血、黄疸、体温升高等症状,结合镜检即可确诊。镜检时,在患猪耳静脉采血(不用酒精棉球擦拭,以防红细胞变形),滴于载玻片上,抹片后用瑞氏染色法染色,然后用高倍镜检查,可看到红细胞呈星芒状或锯齿状,表面有蓝黑色颗粒1-3个,多者可有3~5个或10个,在血浆内也可见到虫体,即可确诊。(4)防治1)治疗对病猪可用贝尼尔、黄色素及四环素类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而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物无效。临床上可将贝尼尔按每千克体重3-5毫克,配成5%-7%的溶液,深部肌内注射,1日1次,连用3次,然后再用四环素片,每日2次喂服,连用3日。在治疗病猪的同时,对猪群用毫克/千克体重的土霉素及毫克/千克体重的金霉素拌于饲料中,疗程为2周,2周后改用毫克/千克体重阿散酸拌于饲料中,用药2周。医院对发病猪用盐酸苯脲咪唑,剂量为2毫克/千克体重,肌内注射,每日1次,连用2次,即可控制病情,效果十分明显。在病情严重时,还可同时结合对症治疗。针对贫血症状,可肌内注射维生素B12或内服硫酸亚铁,以促进机体造血机能的恢复;用维生素C,维生素K3,止血敏等止血;用大黄等健胃,这些均可促进患猪早日康复。2)预防本病病原体生活史虽不十分明确,但就本病5-11月份多发,国内外普遍认为吸血昆虫在本病的传播中起主要作用,故对本病的预防应综合治理,如保持圈舍卫生,扑灭媒介昆虫。此外,可进行药物预防,方法如下:①对氨基苯胂酸5毫升/吨饲料,饲喂。②土霉素10毫克/千克体重,给分娩前母猪肌内注射,可预防母猪发病;50毫克/千克体重,给1日龄仔猪注射。









































白癜风初期怎样治疗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lc.com/ways/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