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鼻硬结病 > 临床症状 > 疾病防治浆细胞性乳腺炎易误诊 >
疾病防治浆细胞性乳腺炎易误诊
疾病防治︱浆细胞性乳腺炎易误诊
撰文︱医院戴秀娟
37岁的李女士半年前出现乳头内陷,在挤压乳房时还会出现淡黄色的溢液。医院被诊断为乳腺炎,抗感染治疗无效后,局部形成脓肿,又切开引流,术后切口始终不愈合,形成瘘管,其后反复发生肿痛、流脓,引流。令李女士悲痛欲绝的是,反复切开引流导致李女士的乳房出现了13个切口。后经人介绍,一月前辗转来到我院乳腺外科就诊,才被诊断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在口服中药汤剂及多次的中药溻渍后,李女士的乳房肿块变软了,脓腔变小了,两周后进行了手术,手术后恢复良好,很快痊愈出院了。
据医院乳腺科主任郭宇飞主任医师介绍,浆细胞性乳腺炎又名乳腺导管扩张症,是一种非感染性炎症、也非肿瘤的乳腺良性疾患,临床上常与乳腺癌、结核性乳腺炎较难区别,易导致误诊误治。主要为乳房肿块及乳头溢液,伴随症状有疼痛、乳房红肿、乳头凹陷、肿块与皮肤粘连、慢性瘘管、脓肿及腋淋巴结肿大等,其中以乳房肿块、疼痛、溢液及瘘管四大临床表现最为常见。乳房肿块多位于乳晕,肿块质地韧硬,边界不清,表面欠光滑,活动度较小,常伴轻压痛。乳房疼痛,一般与肿块同时出现,为轻、中度,间断或持续性。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脓性,少见为咖啡样。乳房红肿常有间断性多次发作史,发作时可不治而自行消退。慢性瘘管一旦形成,采用保守治疗可以好转,但很难治愈。
郭宇飞说,乳房溢液未必就是癌症,急性期的红肿热痛,易误诊为细菌性乳腺炎;慢性期的乳头溢液、内陷畸形、乳房肿块,易误诊为乳腺癌。可通过以下几点与乳腺癌相鉴别:1、发病年龄,本病发病年龄相对乳腺癌较轻;2、本病有急性或亚急性炎症病史,发病早期可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等,而乳腺癌常在无意中发现,且最初一般无不适表现;3、本病乳头溢液多为浆液性或脓性,涂片见大量炎症细胞及导管上皮细胞。而乳腺癌多为血性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可查到癌细胞;4、本病乳腺肿块多位于乳晕周围,常伴有触痛,乳头及乳晕下有时可触及增粗的大导管,部分患者有肿块缩小病史,肿块发展速度缓慢。而乳腺癌肿块位置不定,一旦出现不会缩小,且发展较快;5、本病腋淋巴结肿大少见,特别是慢性期。急性或亚急性期出现腋淋巴结肿大,其质地也不硬,随病程进展缩小或消失。而乳腺癌转移的淋巴结质地硬,可融合固定,不会自行消失;6、本病临床触诊肿块明显,但X线钼靶片及B型超声的征像均不明显,也无特异性。而乳腺癌的肿块行B超及钼靶片照相有特殊的征象以协助诊断。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比较好治白癜风乌鲁木齐哪家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