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当时我身体没有什么异常感觉

采取改善全身微循环和神经纤维兴奋性的方法,保护、修复受损伤的全身血管、微循环和胰岛b细胞

(来源:人民政协报)

糖尿病容易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早期发现糖尿病并及时给予科学干预,把血糖控制在理想状态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非常重要在并发症的早期如及时采取科学、系统治疗还是有可能延迟甚至逆转的除此之外,保护、修复胰岛b细胞功能在早期也比在晚期容易做到

患者张某,男,52岁,2007年3月来我院就诊患者隐匿起病,糖尿病史2年2006年发现空腹血糖6.1mmol/l,因无明显症状未加注意,2007年入院时空腹血糖10.0mmol/l,餐后24.0mmol/l,采取口服降糖药,血糖难以控制,病程中常有视物模糊;既往高血压病史6~7年,最高血压140~150/110~120mmhg;双侧颈总动脉糖尿病的症状内膜增厚,出现颈动脉硬化早期改变;双侧肥肉浅动脉多发附壁小斑块,双侧国、胫后、足背动脉多发小斑块形成,符合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诊断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ⅲ-ⅳ期,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

网摘

我们对患者采取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其科学饮食和运动采取“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控制病情,采取胰岛素泵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减轻高糖毒性对全身机体组织的损害并采取其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积极治疗其相关并发症患者住院14天,胰岛素用量从入院时36单位/日,降至出院时8单位/日,同时未服用任何降糖药,出院时日平均血浆血糖值(mpa)6.0mmol/l3个月后随访,已完全停用胰岛素和其它口服降糖药,仅靠饮食和运动生理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状性的治疗方法,就将平均血浆血糖值控制在5.6~6.2mmol/l左右

有些病人,特别是成年发病者或肥胖者,上述“三多一少”症状往往不典型,常以其他并发症为自觉症状,例如反复发生牙周炎、痈疮、高血压、心脏病、肾病、全身水肿等,甚至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而首次就诊;女性还会发生外阴瘙痒及月经失调等这些病人常因糖尿病急性、慢性并发症,或发生其他应激状态就诊时才发现血糖高,经仔细追溯病史,可发现既往病史中有乏力、肥胖或体重减轻、手足末端麻木等症状,这些症状均提示糖尿病早已存在,并在缓慢进展目前主张对查体者,尤其是中老年人在常规体检时,除查空腹血糖外还应增加餐后2小时血糖监测特别是对糖尿病高危人群(有糖尿病家族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史、身体超重、中心性肥胖者)和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血脂代谢紊乱患者,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也应进行正规糖耐量试验,甚至对某些个人还需要继续监测并定期复查血糖有些糖尿病高危人群虽血糖不高,但出现糖尿病早期的高胰岛素血症,此时,有必要做胰岛功能检测,以进一步明确病情

从你的病情看,首先,从2007年的糖耐量低减(介于正常人与糖尿病人的边缘地带),由于没有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最终发展成糖尿病,这体现了某些糖尿病人发病隐匿性和不经干预会逐年加重,甚至病情会呈“跳跃式”发展的特点患者在患糖尿病后无症状而浑然不觉,会造成因高血糖毒性和高渗性对全身大中小血管和各脏器组织产生持续性的损害,这样的病人一旦发病,病情往往很严糖尿病的症状有哪些重没有“三多一少”症状主要原因是个体差异所致,但也有可能说明我们人体对疾病的预警功能下降了其次,你目前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糖尿病专业和并发症筛查的情况下,仅靠简单的口服降糖药来控制病情,缺乏针对性,不仅不能有效保护受损伤的胰岛细胞,还可能加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长此以往,必然导致胰岛细胞功能进一步减损,甚至导致胰岛功能衰竭而发展成“脆性”糖尿病,从而加大治疗难度再次,我建议你做一次系统、专业的糖尿病并发症检查,制订针对你本人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你可采用“保护胰岛细胞综合疗法”,该疗法可能对某些病人的受损伤尚未坏死的胰岛细胞进行保护,甚至不同程度的修复,并很有可能阻断或延迟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收到标本猪附红细胞体病症状兼顾的临床效果

患者:我2007年通过体检发现血糖偏高,空腹血糖6.3mmol/l,医生建议我加强运动和注意饮食由于当时我身体没有什么异常感觉,并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我有位同事患糖尿病,多饮、多尿、多食的症状特别明显,我一直没有出现像他这样的情况,也就放松了警惕在2008年体检中,我的空腹血糖达13.6mmol/l,被确诊为糖尿病,还是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为什么我的发病特点和别人的不一样呢?我现在由于症状不明显,也未做系统的检查和治疗,只不规律地口服一些降糖药,血糖时好时坏,像我这样的病情,应采取何种措施,才能实现最好的治疗效果?

调查

-->

论坛

王教授:要减轻糖尿病对人的危害,关键是要做到早防早治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状乱为主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起病大多隐匿据统计,有30%~50%的病人起病无任何症状,如无口渴、多饮、多尿等,所以常常被忽视,而往往至晚期发生严重的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时,才发现有糖尿病,但此时症状已较严重,治疗效果也不会很理想

【字号 大 中 小】

手机点评

纠错

导言:本报发表通讯《终生治疗不意味着终生用药——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王执礼教授》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数以千计的读者朋友给我们和王执礼教授本人来信来电,咨询糖尿病防治的相关问题限于问题多种多样及糖尿病的问题专业性强,我们不能一一回复作答应广大读者的强烈要求,本报请王教授就读者所提出的代表性问题给读者朋友做系列解答

留言

糖尿病治疗贵在个体化猪附红细胞体病图片

打印

e-mail推荐:

2014年10月29日04:06来源:人民政协报


白癜风治疗方法最好
北京权威治疗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odnlc.com/wazz/801.html